(装潢)居民为啥还是要找“马路游击队”
不经意间收到的一张小广告,可能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伤害。因为这些小广告的背后,可能就隐藏着一个个风险。虽然有人也知道里面有风险,但遇到事情时,还是“不自觉”地找上了这些“马路游击队”,等到出事时才后悔莫及。这样的事过去曾多次发生过,而且居民“受伤”的例子也是一个接着一个。最近,记者在一些社区采访时,就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马路游击队”。其中有些人非常“热心”,等到真的“有事”,再找他们却非常难了。“马路维修队”:包修三年?假的 半年前,家住新庄新村的范老先生家的煤气灶坏了,每次打开灶具,就出现回火。他想到了自己曾在门缝边收集来的小广告,马上找出来,把电话打过去。对方很殷勤,马上就赶了过来。他检查一番后,说是情况很严重,要换配件。在他的劝说下,范老先生和老伴动心了。最终,范老先生支付了140元维修费。对方同时承诺,三年内保修,“你要是有问题,打我电话好了。” 前段时间,范老先生家的灶具又坏了,还是同样的毛病。于是,他又拿出了那张小广告。但是,接电话的却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无论他如何打电话,对方就是不肯来。范老先生火了,对方总算是在电话里答应了,但最后还是没有来。小广告上有地址,说是在彩香路上,范老先生和老伴一路找了过去,但无论怎么找就是找不到。此时,他们才发现这上面的地址是假的。 这下,他们才死了心,一路找到了胥江附近的一家专业修理店,这才把问题解决了。“这下再也不敢相信这种小广告了!”范老先生很是感慨地说。 “马路装修队”:负责不漏?空的 今年年初,东美巷的姜先生准备把家里简单装修一下,再顺便把一直漏雨的屋顶翻修一下。一番打听,他找到了一个装修队。这个装修队看起来蛮好的,还跟姜先生承诺:装修好了不满一年还出现漏雨的,他们会负责保修。很快,这个装修队就来了。活干完后,他把钱付了出去,对方给了他一个白条,他也没有跟对方要发票。 今年6月份的一场大雨过后,姜先生发现自己家的房子又漏了。想想装修队当时有口头承诺的,于是他把电话打过去,想请他们再来修一下。可对方一听说是这事,马上把电话挂了。他不甘心,又打了几次,对方还是在推托。后来,他听说装修队的负责人住在新庄地区,还专门请社区负责人帮忙寻找这人。最后,这人住在哪里是找到了,但姜先生发现对方已不做装修了。因为没有发票,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凭证,他托了好多人询问,大家都说这事就是打官司,也很难办。 “马路安装队”:可以省钱?麻烦 前段时间,玻纤路社区的张先生家里的下水道又堵塞了,他想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想重新安装一根下水管道。他住在三楼,自己不会弄。听说住在附近的两名外来工会弄,他就找上门去。虽然这两人没有任何资质,但听说有钱赚,还是很快答应了下来。施工当天,这两人没带任何防护设施,就上了三楼外的墙上。不幸的是,其中一个从三楼掉了下来,满脸是血,把大家吓得够呛。大家马上把他送到了一家市级医院。最后,这人的命是保住了,但造成了鼻子、大腿等多处骨折。 事后,当地派出所、留园街道司法所等介入调查,发现这两人根本拿不出任何资质方面的证书,更谈不上高空作业时有什么保护措施。司法所认为,张先生叫这些没有任何上岗资质的人来做,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受伤的人自己要负主要责任。最终,张先生一次性支付46000元了结此事。本来想省几百元的,却付出了这么多,张先生现在一想到这事就很后悔。 “马路游击队”:凭啥生存?低价 留园街道司法所负责人沈兰生律师认为,现在,“马路维修队”、“马路装修队”、“马路安装队”之类的“马路游击队”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有些还活得有滋有味,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了有些人想节省一些费用的心理。在这些人看来,请“马路服务队”很方便,也很省钱,却没有看到其中潜在的风险。有些人明明知道有风险,但想想自己的活比较少,还是这么干了。而这些“马路游击队”之所以能生存下来,表面上看来是低价,背后损害的却是大家的权益。 昨天,记者在葑门安利桥附近看到,这里有很多的“马路装修队”正在等活干。一听说记者是来找人装修的,好几个人马上围了上来。“便宜!”这是记者最先听到的话,也是听说的次数最多的话。其中有人还说,他们跟正规装修公司比,至少要便宜两三成,所以做了几年,一直感觉比较好。记者随后在附近一些地方采访时,居民们多数都说,一般情况下,他们家里有少量的活,请的也是“马路游击队”。
来源: 城市商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