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bing 发表于 2013-1-12 16:44:17

为“1+1”人才培养工程叫好

为“1+1”人才培养工程叫好
徐兵
“现在好了,学技术还有大钱,而且还是班里数一数二的高手手把手的交我技术,真的是求都求不来的。”

   1月12日,笔者来到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机电队,看到农民工邓先平正在为他加入“1+1”人才工程队伍高兴着。

      2013年,为解决班组员工操作技能水平低、不肯学技术的现状,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下重金推出班组“1+1”人才培养工程,以重带、重学的方式,形成了一套全面的班组人才培养体系。

   “1+1”人才培养工程,就是在班内选出一名技术骨干、一名普通农民工进行组合,通过现场帮带、业余帮扶等形式,提升农民工技术水平,该矿今年根据生产需要,以电工、综掘司机、打钻工等不同工种在全矿班组共制定推出200队“1+1”人才工程。

    “1+1”人才培养工程的成功标准,该矿制定200队“1+1”人才工程培养周期,主要是根据不同工种制定不同的培养周期,综掘司机、大钻工等一年一周期,电工等高技术工作两年为一周期,周期满后,由矿行政通过理论、实作以及平时工作业绩进行综合验收。

    “1+1”人才培养工程的奖励,但凡通过矿行政验收合格的人才工程队伍,给予技术骨干一次性现将奖励5000元,给予培养出来的农民工一次性奖励2500元,对于未通过考核的人才工程队伍,不给予任何奖励,并在全矿进行通报批评。

“我矿通过推出“1+1”人才培养工程,不断激励员工学技术,从而提升班组员工战斗能力。”该矿矿长许刚说到,该矿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将班组骨干由200名升至400名,再用两年时间,将班组骨干由400名升至800名,这样下来,一个班组的技术骨干就占了全班比例的90%以上,通过这样的形式,就能保证企业班组更好、更快的可持续发展。

“我今年是帮助对象,在技术骨干的帮助下,我要尽快的成长起来,以后成了班上的骨干了,就能帮扶别人了,票子也就能拿的更多,班组员工以后都是骨干了,干起事情来也就轻松了。”22岁的农民工王行勇作为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对班组未来发展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

荷花 发表于 2013-1-12 16:57:52

“现在好了,学技术还有大钱,而且还是班里数一数二的高手手把手的交我技术,真的是求都求不来的。”
——“交”改为“教”哦。

呵呵,支持下新人,所以特意进来看了看。给您找出个错别字,如果楼下还有老师指出中肯的意见也希望徐老师参考哦。祝您早日上报。

张而不扬 发表于 2013-1-12 19:18:45

个人感觉1﹢1人才工程并不新鲜,换一个角度去写可能还会好点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3-1-12 19:44:22

我们这叫导师带徒,主要就是一帮一共同进步。

初卫平 发表于 2013-1-12 22:16:39

素材一般,不太新颖,但老师刚来平台,写的也足以好了,支持下。

xubing 发表于 2013-1-14 09:43:41

回 1楼(玲子) 的帖子

面对老师们的关心,学生以“两谢两望”表达此刻的心情:
      一、谢谢各位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希望各位老师还能继续关注学生。
      二、谢谢各位老师给学生指点,学生是一个写作新手,很多东西未能入门,但是学生是一个好学、好问、好交朋友的人,也是一个喜欢接受“教育”的人,希望各位老师能在学生以后的写作生涯中给学生更多的“教育”,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进步,也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学生通过与老师们的不断交流、接触,能与老师们成为朋友。

鸿雁 发表于 2013-1-14 10:53:16

学习老师的文章了,给个小小的建议哈,老师能否把侧重点放在培训的对象上新闻性会更强一点,个见,请见谅

cmfrjtly 发表于 2013-1-14 11:22:07

不够新鲜,说到底就是师带徒。建议老师换个写法。个见!

敬业心 发表于 2013-1-14 15:46:50

继续努力参加周四晚8点的主题聊天

cmfrjtly 发表于 2013-1-14 16:04:25

和蒲老师的稿件碰在一起了,都是重庆能源的“1+1”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为“1+1”人才培养工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