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y_001
发表于 2007-9-13 17:10:57
永强大哥,可不可以将标题改为“别让我过了‘保鲜期’”?
胜利顾永强
发表于 2007-9-13 17:12:52
引用第16楼szy_001于2007-09-13 17:08发表的:
永强大哥文中所反映的问题是当前不少单位都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不少单位的领导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用人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怕年轻人挑重担不可靠,怕打破常规用人摆不平,怕用了某一个得罪一大片。结果,有的人才就在“等一等”、“放一放”中过了“保鲜期”。 常言说得好,“误农一季,误人一生”。 应该在人才很有朝气、锐气时就煅铸他们,而不能等到其有暮气、怨气时才想到他们,那样就太迟了。所以说,给人才“保鲜”是一种导向,更是一个方向;是一个急需倡导的观念,更是一项急需落实的制度。相信永强大哥的文章一定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建议以此为主题开展讨论。
谢谢你的支持。其实此稿反映的问题不光针对班组员工,更针对干部的。有多少干部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进步的机会,我也一样啊。
szy_001
发表于 2007-9-13 17:26:37
是的。铁路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也使我们失去了很多机会。我们一样啊。
胜利顾永强
发表于 2007-9-15 09:17:53
夏老师,您好!
刚看了报纸,我感到,班组天地已完全期刊化了!只不过一般期刊是半个月、一个月、二个月、甚至是一季度出一期,而我们一星期就出一期高质量的期刊,而且主题极度浓集!这在全国报纸出版上开创了先河!希望站在排头,继续前进!
baxjn
发表于 2007-9-15 10:52:04
20年了!!!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难的是20年做好事!!呵呵。。。
bztdxxl
发表于 2007-9-15 11:07:13
顾永强的稿中实例揭示出当今班组员工在企业成长中的一个普遍问题,踌躇满志时未遇伯乐,感叹怀才不遇;等能做事了又感到精神、体力等自身素质成了流水落花,感叹时光难倒流。这种令人遗憾的人生片段相信许多人都亲身经历过,因此会引起许多人的情感共鸣。
然而,人才损耗这个主题太大、几句话很难说清楚,此文的论述就是证明。评论部分包涵了多个主题:一是企业管理者要善当伯乐,及时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不要让人才损耗;二是企业要建立人才保鲜机制,像维修设备一样,去维护人才,给人才保鲜。这里又牵出培训、培养等人力资源方面的主题;三是作为员工,如何设计自我、扬长避短、把握机会、推销自我,不坐失良机、不自我损耗等;四是人才如何自我保鲜问题,这里又涵盖自我学习、充电、知识更新、工作创新等一系列问题,一篇稿件中同时要说清楚这么多问题怎么可能呢?建议你减缩主题,缩小主题外涵,要么站在企业管理者角度探讨对人才的发掘、培养、使用、保鲜的主题;要么站在员工的角度探讨如何设计自我成长路径、自我推销、自我知识更新、自我成才的主题;要么站在社会的角度替员工呼吁:要求全社会、企业管理者都来关心、关注员工要求成长、成才的心理需求,不要让他们过保鲜期,有劲没处使,老来空嗟叹!
以上观点望参考。
baxjn
发表于 2007-9-15 12:02:08
老师言之有理!!!
张耀杨
发表于 2007-9-15 14:25:55
夏老师的点评才是真正落到了实处!!向夏老师致敬!!
赵则阳
发表于 2007-9-15 15:15:50
这个主题值得探讨1
bcmksmj
发表于 2007-9-15 18:39:19
佩服,向夏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