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春运“黑车”为何打不死?
■经株洲晚报报道,部分“黑车”售票点已经关门,或转至更隐蔽的地方
■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回应,因欠缺联合执法行动,整治春运“黑车”治标不治本
http://www.zhuzhouwang.com/portal/rootimages/2011/02/10/1294130990709089-1294130990739622.jpg
2月8日,本报记者对株洲春运“黑车”猖獗进行了报道。2月9日,记者发现,部分售票点已经关门。但火车站附近的环卫工人称,它们可能搬至更加隐蔽的地方。春运“黑车”几乎年年整治,为何屡禁不止?记者走访了市运管处以及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
现场:
部分“黑车”售票点或转移
昨日下午4时,记者再次走访市火车站附近春运“黑车”售票点时发现,部分售票点已经关门,几个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在清理非法售票点的牌子。当记者询问售票点是否为火车站取缔,工作人员称,长途汽车售票点不关火车站的事,他们只负责把这些售票点的牌子运走。
“我昨天和老板说好,到火车站里买去深圳的车票,怎么今天就不见了?”看到昨日还营业的“湘高运”竟然关门了,一男乘客提着行李,直犯嘀咕。
火车站附近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零散的“黑车”售票点并未消失,拉客仔会和旅客事先谈好价钱,然后把乘客载走,估计售票点可能搬至更隐蔽的地方。
记者随后在火车站外人行横道上看见,依然有不少拉客仔举着牌子,穿行于旅客当中,吆喝生意。在金德酒店门口,依然停着两辆旅游大巴,车身上贴满了各地的去往信息,不少旅客陆续登上大巴,等待着发车。
运管处:
打尽春运“黑车”真的难
“春运‘黑车’要想打尽,真是很难!春节前,运管处打击过一次,大年初六,我们又打击过一次,可每次都不治本,过两天它们又死灰复燃。”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处长谢跃飞告诉记者,“由于缺乏联合执法,运管处只能撕毁非法宣传告示,对‘黑车’老板进行罚款,但不能对其进行拘留。仅春运期间,他们最少能捞几十万,根本不怕挨罚!”
谢跃飞介绍,我市长途客运站布局不合理,离火车站太远,转乘也不便,直接让山寨版“湘运”有了可乘之机。以长沙客运站为例,它设置在长沙火车站对面,乘客很方便就可以找到,但是从株洲火车站到株洲长途汽车站,没有直达公交,外地乘客根本搞不清楚。
另外,株洲火车站将其管理的附近门面任意出租,且并不严格审查春运“黑车”售票点的资质,只要交钱就可进场营业。目前株洲火车站相对独立,很多时候相关行政部门管理起来较难。其中的一个例子是,去年6月,运管处联合湘运公司需要在火车站附近竖立一块“温馨提示牌”,以告知乘客此处没有正规长途客运站点。而这块提示牌的审批,火车站足足用了半年时间。
再次,春运“黑车”老板组织一批社会闲杂人员拉客,这些拉客仔不但暴力侵犯乘客利益,甚至还威胁运管人员的安全,以抗拒执法。
最后,春运“黑车”很多都印着旅游大巴字样,接客地点隐蔽,而且即停即走,运管处很难抓到“现行”。“有的黑车载客地点竟在厂矿的生活小区。”运管处执法所倪主任介绍。目前,运管处执法人员人手不够,加之工具比较简陋,取证很难。
旅游局:
我们没有强制处罚权
市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所长喻宗卉则表示,客运市场属于运管处管理,是否有旅行社非法经营客运业务还有待调查。“我们平时都会要求各旅行社不要经营客运业务,但并没有强制处罚权。”喻宗卉表示,如果相关职能部门要整治客运市场,他们肯定会积极配合。
相关链接
历史:一边取缔,一边死灰复燃
2007年以来,株洲火车站周边地区公路非法营运现象愈演愈烈,而执法部门从取缔到“再次取缔”,周而复始。
2007年11月22日,株洲晚报报道《火车站周边非法客运愈演愈烈》,出租车、旅游车、商务车、“打鸟”巴士,全都可跑长途专线;服装市场停车场、公交始发站、火车站广场、金德宾馆,处处都设长途发车点……
2008年开始,火车站广场一个非法站点,打着长途汽车客运订票咨询处的名义发售全国各地长途车票。株洲晚报于2009年1月连续对以上情况进行报道。而此后,旅行社的旅游车违规参与春运客运运输的情况愈演愈烈。
2010年3月11日(正月初六),因火车站周边部分旅行社非法接纳的乘客无法运输,导致140多名旅客受骗滞留,引发群体事件。2010年3月23日,相关部门取缔了包括山水票务中心等涉嫌非法营运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而这之后,这些旅行社“站外站”的非法营运现象死灰复燃,运管部门再次进行了取缔。
经验:省内其他地市打击“黑车”
2010年6月17日,长沙市副市长挂帅,长沙市运管处、长沙市公安、交警、长沙市工商局等多个部门联合执法,开展了“黑车”专项整治行动,取缔非法售票点,拆除售票门面,抓捕了一批票托、票贩、拉客仔。长沙运管部门挤出资金配备了十多套针孔摄像机、录音笔等设备用于道路运输市场整治行动。
2010年2月,衡阳市运管处在衡阳火车站设立常驻执法点,联合火车站广场管委会,对“黑车”定期进行整治,取得了不错成效。
稿源: 株洲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