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倩 发表于 2013-2-17 12:09:03

电热饼取暖当心“暖过头” 水泡虽小伤口却深

低温烫伤悄无声息

  每到冬季,比从温暖的被窝里早起更难受的事,恐怕就是晚上钻进冷冰冰的被窝。张小姐不久前在网上购买了一只电热饼。临睡前,她特意在加热后的电热饼外装了一只布套,再将其放进被窝暖脚。这一觉便睡到近中午,等到起床时张小姐突然发现自己的脚踝处起了一个水泡。难道是被电热饼烫伤了?她感到很疑惑,自己昨晚明明试过温度,并不十分烫手,况且电热饼外面还有布套,怎么还会烫伤呢?

  到瑞金医院就诊后,医生告诉张小姐,她的症状是“低温烫伤”的表现。

  低温也会烫伤皮肤?研究证明,会对人体皮肤造成烫伤的最低温度是44℃,随着温度的升高,损伤也会相应加重。低温烫伤一般是指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的热源,从而造成皮肤的损伤。造成低温烫伤的热源温度虽然不是很高,但如果接触时间长,热能同样会从表层向深部组织传导,造成皮肤真皮深层甚至皮下深部组织的损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郇京宁主任指出,近年来,随着各种电热饼、暖宝宝、USB取暖设备的走俏,低温烫伤的患者不在少数。这些取暖设备虽然小巧便捷,但一旦使用不当,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造成烫伤。

  在烫伤者中最常见的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长期卧床者,这些人由于皮肤的感觉功能下降,对热刺激的反应敏感性降低,比常人更易被烫伤。而中青年低温烫伤者大多是由于醉酒或劳累,在熟睡时使用取暖设备不当所致。婴幼儿的皮肤比成人娇嫩,家长如果不加注意,长时间给孩子使用取暖设备,也很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水泡虽小伤口却深

  长时间使用取暖设备后,一旦发现皮肤发红、肿胀、脱皮或出现水泡等现象,即意味着发生了低温烫伤。

  郇京宁主任提醒,最容易被烫伤的部位包括:足跟、足底、小腿胫前、臀部等。低温烫伤的面积通常很小,但千万别小看被烫出来的小小的水泡,如果烫伤严重,损伤可能会深达真皮深层甚至导致全层皮肤坏死,在临床诊断上就是深Ⅱ度或Ⅲ度烫伤。而且胫前、足跟等部位的皮下组织很薄,烫伤严重时甚至会深达骨质,造成伤口经久不愈。有些患者2到3个月还不能愈合。严重者甚至还需进一步手术治疗,而且愈合后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瘢痕。

  瑞金医院王志勇医生告诉记者,被电热饼烫伤的张小姐在换药2个多月后仍不见愈合,最终只能进行植皮手术。

  烫伤后要迅速冷敷

  一旦发现烫伤该怎样正确处理呢?冷疗是最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用冷水对创面进行淋洗、冷敷或用包裹冰块的毛巾等冷敷。冷疗能使创面迅速降温、减少热力对组织的继续损伤,减少创面渗出和水肿,同时还能减轻疼痛。冷疗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持续时间最好达到20分钟以上,直至创面不感疼痛或疼痛显著减轻为止。

  如果发现皮肤局部有水泡形成或者表皮破溃,就应及时去医院烧伤专科进行进一步治疗。在就诊途中可以用清洁的被单或毛巾外裹创面。千万不要随意涂抹有颜色的药物,如红汞、紫药水等,以免影响医生对创面深度的判断。更不要自行涂抹油膏、酱油等所谓的“土方”,这些方法不仅对创面恢复毫无益处,还容易导致感染。

  哪些人需慎用随身取暖物

  婴幼儿、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者以及感觉功能障碍者在使用取暖设备时应格外警惕,要避免取暖设备长时间接触皮肤及放在某一部位不动。皮肤和热源之间要采取一定的隔离手段,比如厚一点的毛巾等,而且要确保其妥善包裹取暖设备,以免因包裹物脱落而烫伤。

  糖尿病患者及存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者要尽量避免使用皮肤接触类的取暖物品,如果一定要使用,必须随时注意皮肤情况,以免烫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热饼取暖当心“暖过头” 水泡虽小伤口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