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春节:农民工工资散落谁之过
在中国民俗中,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在春节到来的数日前,忙碌了一年的异乡人大多会暂停手中的工作,竭尽所能“抢”上一张回乡票,随着浩荡的春运大军返回故乡。对于一年到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来说,春节的意义尤为重要。他们之中大多数人惟有在这个特别的节日,才能“名正言顺”地告假返乡。蛇年春节,也不例外。据铁道部早前发布的消息,在节前春运15天中,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289.1万人,同比增长2.7%。其中,农民工务工人员是客流主力之一。但是,与返乡的兴奋心情不对称的是,蛇年春节有一些农民工朋友的回乡之途多舛,并不一帆风顺。据媒体报道,今年春运以来,全国各地多次出现农民工血汗钱被盗或遗失的情况。由于春运时期铁路运输能力存在较大缺口,返乡票“一票难求”,一些地区出现了农民工摩托车队返乡流。然而,乐极生悲的是一些“摩托车手”在途中竟丢失了一年辛苦换来的血汗钱。其中,最悲壮的一幕莫过于四川的朱祥云和工友朱国军。在今年春节前夕,二人相伴骑上摩托车返回老家乐山。途中,他们随身带着一个编织袋,里面装的是自己和6名工友的工资共14万块钱。由于路上一次意外剐蹭,刮破了被绑在摩托车后架上的编织袋,14万块钱不翼而飞。此外,上海、重庆等火车站也屡次出现农民工赶火车,因过度紧张而丢失钱财的情况。目前,虽然春运高潮已过,可每当想到今年春运潮中接连发生的“意外”事件,平常人那沉浸在节日快乐中的心,就会倏地变得沉重起来。
当前,在银行业摆脱传统银行限制,竭力为高端客户打造四通八达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的时候,农民工血汗钱“安然返乡”这一看似简单又普通的命题,解决得并不尽如人意。起码,在众多城市人成为“微博”、“微信”、“网络支付”拥趸的今日,蛇年春运途中大批携带现金返乡的农民工却在无意间暴露了社会的“短板”,在这些农民工身上并未体现出与当今时代相匹配的现代金融意识。那么,农民工“辛苦钱”散落在春运途中,是谁之过呢?是农民工金融意识缺失?还是农民工自身素质欠佳?是银行太唯利是图?还是社会各部门对农民工缺乏应有的重视?又或是金融设计者们在顶层设计与金融知识传播上还需花更多的气力呢?
事实上,从城市到农村,近年来我国支付环境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2月20日央行发布的《2012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人均拥有银行卡2.64张、信用卡0.25张,报告所提供的数据表明,近几年我国支付业务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作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者,央行早在2006年、2009年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2005年、2010年先后组织开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广大金融空白乡镇的农村居民提供家门口式基础金融服务,从根本上提升了金融服务在农村的可得性。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是央行为农民工朋友量身设计的一项服务。农民工只要在城里办一张银行卡,存入现金,就可以在返乡后到离家较近的农村信用社网点提取现金。2005年12月,这项服务在贵州省试点;2006年7月,开始向云南、江西等11个农民工输出大省(市)推广;2006年底,推广工作已全部顺利完成。这项业务的开通给农民工朋友在春节期间返乡探亲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通汇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小额助农取款是通过在农村地区布放转账电话等POS终端,借助POS的刷卡转账功能,以代理点代付现金,并通过银行实时扣划被代理人借记卡相同金额至代理点账户,从而向农民提供小额取款服务。银行为每个代理点配备一个验钞机和一个保险箱,每日取款不超过1000元,免费或少量地向农民收取手续费,取款时验证身份并签章,通过审慎的业务管理,实现便农、惠农和安全。据悉,截至2012年11月底,设置在行政村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将超过40万个,覆盖行政村近30万个,占全国行政村总数将超过一半。2012年1月至11月取款超过4500万笔,金额超过420亿元
但是,有这样好的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为何还有很多携带“巨额现金”返乡的农民工呢?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农民工朋友信息闭塞,金融安全意识薄弱,并不知晓银行的服务,不会使用汇款;其二,农民工心疼自己的血汗钱,舍不得花汇款手续费;其三:在一些偏僻乡镇,缺乏金融服务网点,农民工觉得取款不便。
目前,我国农民工逾2.6亿,怎样为千千万万个农民工家庭服务好,既是社会的责任,也是银行业的责任,更是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事。为此一些专家呼吁,春节期间应对农民工汇款免收手续费,以鼓励农民工汇款,普及金融知识。该建议是否可行,还需斟酌。但是蛇年春运,农民工大量携带现金返乡,影射出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村金融服务仍有空白和潜力可挖。值得欣喜的是,去年底人社部联合有关部门继续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行动,工资入卡,既解决了建筑工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也迫使农民工学习运用金融工具。工资由用工单位直接存进银行卡里,直接完成了由“钱”到“卡”的转变。虽然此项新政推广还有阻力,但却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无论如何,在来年的春运中,社会各部门应共同努力,提高农民工的金融意识,让他们的“辛苦钱”安然返乡!
来源:金融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