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即将离我们而去的九大IT科技
来源:PCPOP科学技术,是指人类掌握、认识和应用客观自然规律的实际能力。同时,科学技术也象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而每次重大科技成果出现的时候,人类文明发展也就向前迈进了一小步。当然,如果用最通俗的话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过,对于绝大多数的科学技术成果而言,尽管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伴随着科技应用领域的一次重大革新,但是也注定会在不久之后,被“历史滚滚的车轮”所淘汰。 就好像“数字化摄影技术”取代“胶片摄影技术”一样,对于发展迅速的IT领域来说,也是同样如此。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IT领域,又有哪些技术、产品,已经或是将要淡出我们的生活。
2001年10月,微软推出了革命性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被誉为自win98之后最成功的微软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如今,这款操作系统已经在全球PC上“服役”超过了12个年头,至今还有人在反对微软将对winXP系统停止服务的决定。可见WinPX的生命力是如此至“强劲”。 而同时,作为winXP系统的升级版,32位win7操作系统的命运就要“悲催”得多。当然,16-bit操作系统已经跟我们说拜拜了,如今也是时候该跟32-bit操作系统说“再见”了。 由于,64-bit版本可以处理的物理内存(RAM)在4 GB以上,最高可达128GB,而32位版本最多可以处理4 GB的内存。由于处理内存的能力大,64-bit版本的系统可以更有效地使用处理器处理数据。因此,这增加了电脑的整体性能。 如今PC硬件的高速发展,支持高性能、大容量内存使用,越来越广泛,32-bit操作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用户的使用。所以,无论是32-bit的wiin7系统,还是32-bit的win8系统,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跟我们说“拜拜”估计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CRT显示器是一种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显示器,阴极射线管主要有五部分组成:电子枪(Electron Gun),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荫罩(Shadow mask),高压石墨电极和荧光粉涂层(Phosphor)及玻璃外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之一。随着超薄超轻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的出现,CRT逐渐失去了主流市场的地位,尤其是在2004年,LCD销量,首次超过CRT显示器的销量,更是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除了少数监控器还在使用廉价的CRT监视器之外,CRT技术被淘汰,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除了CRT显示器之外,另外一个已经被历史淘汰的,还有“磁带Tape”。要知道,当年的“磁带存储”也是曾经的王者,在机械式磁碟硬盘出现之前,所有的数据存储都会使用到磁带。存储数据的磁带可以脱机保存和互换读出,并且储容量大、价格低廉、携带方便,被列为计算机的最重要外围设备之一。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由于磁带寻道速度太低,相对于硬碟外存储器来说,携带不方便,容量较低,而且占用的空间也相对较大。所以逐渐的被机械式磁碟硬盘所代替。
尽管飞利浦公司在1972年就研究出来利用激光光束来进行记录和重放信息,并且在1978正式投放市场。而直到1991年,全球1500家软件公司,加入了软件出版商协会的多媒体计算机工作小组,才推动了第一代光存储器的广泛使用。一张光盘的容量是640MB,光驱的数据传输率为150KB/S(被国际电子工业联合会定为单倍速光驱),平均搜寻时间为1秒。要知道,在当然人人还在使用软驱磁碟存储的程序时,更快速的,更轻便,更容易保存和存放的光盘,实在是太特别了,而且光泽的盘面,非常具有科技感。不过光驱的兴盛的时期,并不长久,虽然在目前装机时,光驱也会被纳入候选名单之中。由于光盘以及光驱都需要更多的维护成本,并且光盘表面的无损,也让容错率本来就不是很高的光驱存储器,更加不受人“待见”。因此,随着更快捷、更方便,并且容量更大的Flash闪盘大量使用,如今的光盘存储器以及光盘,已经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鸡肋产品。而如今,关盘之所以还攒在的为一个因素是,运输成本的低廉。然后随着全球宽带,以及互联网网速的全面提升,今后所有的软件都可通过网络下载、互传,那时,光盘载体,就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打印机的出现,让整个印刷领域得到革新的变化,甚至影响到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随着激光打印机的普及使用,古老的针式打印机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针式打印机的关键技术在打印头上,出针频率高达2000Hz,是通用针式打印机的2倍以上。打印针数量普遍为72针、91针、144针,最多的有288针,是24针普通针式打印机的十几倍。行式针式打印机的打印头采用模块结构(如144针的打印头为12个模块,每个模块有12针),每个模块只需负责水平打印一小段打印距离(一般在1英寸左右),大大小于普通针式打印机的打印机距离(一般在十几英寸)。不过由于高速针式打印机,会出现打印头过热,打印机就会宕机。另外,高速的针式打印机的色带、针头,以及主动轮都有着高要求的维护需求,不然就会出现卡纸、断色带等等情况出现。而激光打印机,则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同时,针式打印机的耗材成本也相对较高。而目前,由于许多公司还需要针式打印机,代替打印复写纸的功能,因此目前针式打印机,仅仅出现在商业办公领域。而各大打印机品牌,也无意发展针式打印机技术,仅仅提供耗材和技术支持。一旦纸质办公全部被网络所代替是,针式打印机也就可以真正的“退休”了。
未来SSD会取代机械硬盘?可能目前听上去,实在是不靠谱,超大容量的存储空间,性能稳定、成本的低廉的机械硬盘,怎么能会价格如此之高的SSD所淘汰呢。当然,短时间内,机械硬盘的地位还无法撼动,不过随着SSD固态硬盘的制造成本的不断下降,如今我们已经看到SSD硬盘逐年降价,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同时,有消息说,1TB容量甚至更大容量的主控芯片已经在研发成功,上市也仅仅是个时间的问题。还有一点,从成本上来说,除了主控之外,存储颗粒容量大小之间的成本差,并不多。比如说,1颗10GB容量的颗粒,与1颗20GB容量的存储颗粒的成本差很小。也就是说,未来SSD硬盘的成本以及价格都是可控的,因此SSD普及也仅仅剩下了时间的问题。另一方面,从目前的笔记本市场来看,SSD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的标配,而未来的桌面市场来说,也将会有同样是的事情会发生。而机械硬盘的单碟容量已经成为一个发展瓶颈的时候,SSD的崛起就剩下了时间的问题。
对于无线网络,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WiFi”了,其实WiFi在1999年IEEE官方定义802.11标准的时候,IEEE选择并认定了CSIRO发明的无线网技术是世界上最好的无线网技术,因此CSIRO的无线网技术标准,就成为了2010年WiFi的核心技术标准。由于WiFi的核心是“802.11标准”,因此在802.11标准无数更迭之后,WiFi的传输速度以及带宽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7年最初的802.11标准,仅仅是2.4-1.5GHz的频带,最大传输速度也仅为2Mbit/s。如今,802.11n、802.11ac标准的建立,已经将频带从原先的2.4GHz,新拓展了一个5GHz的频带,802.11n标准的最大传输也达到了600Mbit/s(40MHz*4 MIMO)。而802.11ac标准的最大传输速度最高可高达6.93 Gbit/s (8MIMO, 160MHz),相当于887MB/s的传输速度,基本计算上20%的折损率,那也有709MB/s的传输速度,非常惊人。当然,如果不是中国大陆网络运营商对网络带宽的限制,802.11a标准和802.11g标准早就寿终正寝,躺在历史的长河里仰望星空了。
与WiFi无线传输相对应的,就是有线以太网的传输技术。以太网实际上是舶来译音词——EtherNet。最早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于1980年DEC、l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 IEEE802.3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其中,10base-T(10M)和100base-TX(100M)也就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10/100M以太网”,都是有“铜线UTP模式”接入,也就是由铜轴电缆为传到介质。如今“10/100M百兆以太网”接入,已经被“千兆以太网”以及“万兆以太网”光纤接入所以代替。比如目前,北京已经实现大部分网络用户的光纤入户改造,以用来替代传统的铜轴电缆,因为铜轴电缆下载传输速率要远远低于光纤接入,并且光纤的信号折损率几乎为零。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用户的带宽。但是,依旧是之前提过的原因,由于网络服务商提供低质量的网络服务,无法满足硬件给用户所带的高速体验。大陆地区百兆视频能够点击下载,估计得等到驴年了。 虽然有些会陌生,但是曾经经常用的东西都很少用到了,比如卡带、CD光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