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凭举旗票决输赢 柔道终非“超女”
昨天的奥运赛场实在精彩!中国队选手不仅一举夺得5金,各项目上的角力更是扣人心弦,让所有中国观众的心一次又一次地吊到了嗓子眼。
昨天这几场比赛这么好看,关键还是项目本身以及双方运动员的精彩对抗决定的。不过,某些项目在比赛规则、判分规则上的“个性”,也在某种程度上让比赛显得别有一番风味。
“正常”的比赛大家都不难看懂,也没什么争议。比如,射箭选手张娟娟一箭射破韩国队24年不败神话,破除了中国射箭项目上“千年老二”魔咒;体操选手杨威在个人全能项目上发挥出色,力挫群雄“扬威”天下;又比如,刘子歌重振中国女子泳坛雄风、以轻松心态在一个不算“夺金点”的项目中勇得金牌;中国男篮以精彩的表现战赢安哥拉队;当杜丽美眉在50米步枪三姿项目中顶住“射丢首金”的巨大压力,以优异成绩让对手提前崩溃。人们的精力全部用在了欣赏比赛、为中国队加油上,每一分的得失几乎都没什么大的争议。
可是,同样在昨天举行的女子佩剑团体和女子78公斤级柔道决赛,观众就有些看不懂或曰糊涂了。在杨秀丽和古巴选手的对决中,尽管经过前几天冼东妹那场决赛的“培训”,大家熟悉了柔道比赛得分规则中的“一本”、“技有”、“有效”、“效果”等专业词汇及其大概含义,但当双方比到加时赛结束仍保持平分时,居然出现了3名裁判“举旗投票决胜负”的场景。看到这一幕,很多人都笑了:这比赛太有趣了,像“超级女声”票选!如果说射箭、田径 、游泳算得上奥运赛场上的“客观题”的话,柔道似乎可称为“主观题”。当然,主观题也有客观的评判标准,杨秀丽以其咄咄逼人的攻势,确实是按柔道得分规则,凭借“比赛风格、技术、进攻次数”获得了冠军。这算是柔道运动在中国观众中新一层次的普及吧。
如果柔道的判决尚显“主观”,则中国队以一剑之差屈居亚军的女佩团体决赛,依赖敏感的电子设备,判分的“客观性”想必不成问题。然而,昨天的比赛中我们却数度看到争议场面,甚至在倒数第二剑时还出现了裁判反复回看录像,迟迟做不出判决,只得重比一剑的有趣场景。或许,体育的魅力,某些时候也正体现于这种“主观性”的展露和踌躇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