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保障报》十八大报道定位准确重点突出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紧紧围绕人社部中心工作,在十八大报道中着眼民生问题的定位,集全社之力,从6月30日开始至11月21日,开设“科学发展 人社华章”系列及相关专栏7个,刊发相关新闻稿件70余篇、图片50多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一、上会记者千方百计采写一线新闻
今年,该报第一次有机会派记者参加十八大报道,丰富了报道内容,提升了报道层次,增强了现场感和感染力。作为民生类报纸,该报记者王辉先后参加了十八大新闻中心组织的赴天津采访活动并对人社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和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林等进行了采访,发表了《中国的技能培训突飞猛进》、《实力是最好的敲门砖》等稿件,拍摄了多张图片,让读者感受到了十八大和百姓民生的息息相关。
王辉事先做好了充分准备,查阅有关资料,上会后早起晚归,抓紧采写。仅11月8日他拨打电话数十个,采访到了十八大代表、山东省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长,并对安徽一个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主任、北京梅地亚中心附近对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采访,写出了稿件《基层代表和群众有同样期盼》。对人社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介绍中国民生的十八大记者招待会,王辉提前近4小时来到场,占据有利位置,锲而不舍举手提问,终于得到机会,连夜写出4000字的文章。此外,他仔细观察,发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先后写出了《实力是最好的“敲门砖”》、《大事件中的小记者》等多篇代表访谈和见闻,拍摄照片数百张。
二、整体策划、提前准备、突出重点书写人社华章
该报提前整体策划,在6月11日形成了“科学发展 人社华章”十八大宣传报道方案,并结合“走转改”组织实施。一版头条开设“科学发展 人社华章·高端访谈”专栏,刊发了尹蔚民部长的署名文章,并对其他部领导就人才、社保、就业、法制等方面十年来发展成就、未来蓝图工作进行了专访;开设的“科学发展 人社华章”综述专栏,围绕就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劳动关系、基层平台建设、高技能人才、法制建设等7个重点内容,组织本报编辑记者采写了有深度、有分量的系列综述文章;开设的“科学发展 人社华章·创新工作 服务民生”专栏,充分展示了各地人社部门创新工作的新举措,服务民生的工作实绩;开设的“科学发展 人社华章·走基层 看变化”专栏,以小见大地反映人社工作的积极效果,通过百姓生活的细微变化,展现出人社工作的积极价值。
在十八大召开期间,该报做好重要节点的重要报道,注重会内会外的互动。除了及时准确刊发新华社发布的十八大要闻外,该报的“十八大代表话民生”栏目,通过6位十八大代表的真情讲述,展示十八大的伟大意义,抒发代表的民生情怀;“记者观察”栏目通过记者在十八大新闻中心和其他地方走访,刊发了让读者感受十八大庄严神圣、十八大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文章;“科学发展 人社华章·地方篇”栏目,选取6个省份,对地方的人社工作给予重点关注,充分展示出地方人社工作的发展和成绩。
三、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报道逐步深入
在该报社组织员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为了将全系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持续引向深入,报纸头版头条刊发了《人社部召开传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会》、《人社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全国人社系统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新闻等。此外,该报陆续报道了部机关和湖南、浙江、江西、海南等地人社部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工作新思路、新打算,并力争尽快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报道和理论文章。
该报十八大宣传报道,紧紧围绕人社工作特别是民生事业发展做文章,在各地读者中引起良好反响,认为“层次丰富,重点突出,立体感强,为十八大的学习宣传贯彻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