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邮电》报上会记者深入采访十八大代表
《人民邮电》报对十八大报道精心筹划,采编精心,深入挖掘行业话题与社会共同议题的内在关联,积极走进基层十八大代表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互动,上会记者千方百计深入采访十八大代表,一组特别策划的系列报道《基层十八大代表畅谈信息化》在会上会下、行业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巨大反响,部分江西团代表还在分组讨论时多次援引相关报道内容。一、珍惜历史机遇,派出精兵强将,精心组织策划十八大报道。十八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上会记者两千多人。中宣部、中国记协给予产经报纸上会记者名额,机会难得。该报派出了政治可靠、业务过硬、长期担任本报要闻主编和首席评论员的主任记者、编辑胡虎同志担任上会记者,并组建了包括报纸主编、一、二版编辑、摄影记者、若干外部采访记者在内的十八大新闻采编支撑团队,制定了详细的会前、会中、会后报道计划,并数易其稿。经过几次策划会讨论,报社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行业代表一个不拉全部采访到;业外代表争取一切可能多采访;开、闭幕重点新闻隆重热烈紧随党报、国社;报告解读抓第一落点抓行业角度。
二、与其漫无目标被动蹲守,不如巧用人脉主动出击。深挖采访线索,走近基层代表,引导行业话题,以实际行动落实“走转改”、“三贴近”要求。接到采访任务后,胡虎同志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渠道拿到信息通信行业代表名单,确立了对工信部系统代表、通信企业代表两条采访主线。但说实话,行业内的代表好联络,好采访,业外的代表如何实现采访上的突破,是一道棘手的课题。
按照过去“两会”等重大会议报道的经验,在人民大会堂、会议代表驻地等蹲守是一个好办法。但弊病也不少。一是代表出现有偶然性,如不了解其身份背景,问答易流于浮泛,对行业读者而言,报道难以“解渴”。二是信息通信业是科技行业,采访非专家类型的业外代表需要一定程度的话题铺垫、引导。这是简短而随机的堵截式采访所难以胜任的。能不能把代表约出来,或者走进代表驻地,成了《人民邮电》报十八大报道能否打开新局面的一个关键。胡虎同志很快了解到,多年前采访过的一位通信行业基层代表,江西九江电信向东班班长向东,是连任的十八大代表。就从基层代表那里打开突破口!通过向东代表的热情引荐,在十八大开幕前胡虎与江西代表团来自不同战线的六七位基层代表在茶楼见了面,题目不是采访,而是欢迎代表到京,新老朋友叙旧。就是在这样的朋友式的氛围中,各界代表打开了话匣子。在交谈中,胡虎同志敏锐地发现,无论是来自社区的代表,工矿企业的代表还是农村的代表,他们对信息通信行业虽然知之甚少,但对网络、对信息、对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却是非常迫切。其中一位农村企业代表丁友生,表示当前农业现代化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农民“卖难”,很多地方尝试网络销售效果不错,但由于不懂,农村也缺乏人才,农民老板还在观望,不敢投入。一位社区代表,谈起信息化对社区工作的变化来滔滔不绝,当记者提到一些发达地区出现的新的社区信息化工具时,还要求代为引荐联络。
当晚,整理好相应素材,记者即时调整了采访方案,搜集整理这些基层代表的背景信息,申请开设“基层十八大代表畅谈信息化”专栏,得到了编辑部和相关代表的赞赏和支持。第二天,在江西代表团驻地,七位代表面更丰富的基层代表应邀参加人民邮电报组织的信息化专题座谈,我们还派出专业摄影记者拍摄了生动的现场照片。由于采访准备扎实,话题设置贴近代表工作生活实际,采访取得圆满成功。会后,一些参会代表反映,这次座谈会帮他们梳理了对很多现象、问题的认识,感觉发展信息化是解决他们工作中很多带共性问题的一只强有力的抓手。载有此次专题座谈报道的报纸还被带到了江西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结合胡锦涛总书记报告多次强调信息化相关表述,智慧城市建设、社区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的话题一度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由于得到代表们的支持和信任,记者再度深入代表驻地,拍摄了代表们共同关注《基层十八大代表畅谈信息化》报道的新闻照片,实现了新闻与参会代表的紧密互动。
三、全方位、多体裁、多视角、分阶段掀起十八大新闻宣传热潮。这次十八大上会记者的成功采访让我们体会到,新闻的根在基层,根深才能叶茂。行业报宣传一头连着经济社会民生,一头连着行业兴衰发展。行业报新闻要有突破,要善于把握“两个点”:政治新闻的基层落点,与行业视角与社会视角的交叉点。新闻工作者首先是社会工作者,眼光不能只在行业内部打转,心系中央、着眼基层、服务行业,才能采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获得巨大的舆论反响和良好的政治反响。
该报对十八大报道主要分三个阶段开展新闻宣传。
——会前报道隆重热烈:十八大召开前三个月,该报在一版开设《喜迎十八大》专栏,介绍通信行业实际行动迎接十八大的各项举措与活动,另外还开辟了《迎接党的十八大*通信业巡礼》专版,介绍各地通信行业、企业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取得的辉煌建设成就,共推出各类专版近20个。
——会中报道紧扣行业关注点:一版开设《信息通信业代表专访》、《基层十八大代表畅谈信息化》等专栏,发表代表专访十余篇,图文并茂介绍十八大代表眼里的十年来信息化建设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时传递十八大会上与信息化紧密相关的议题。隆重热烈刊发会议开幕闭幕消息。同期配发图片20余幅。
——会后报道突出气势深度:第一时间精研、摘发十八大报告中行业相关表述,概括大会新目标新要求。及时报道工信部、各大通信集团公司、各地通信管理主管部门、各级通信企业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各项部署、已发稿30余篇,并在一版开设《各地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热潮》专栏,从雪片中的各地来稿中,精选精编有特色、多形式的学习宣贯活动,引导通信行业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此外,我们还将邀请相关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以专访或署名文章等形式,深入解读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新内涵、新目标、新任务。
四、发挥产业权威大报特色,策划17篇系列述评深入解读“信息通信业如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十八大召开当天拿到了报告全文后,报社组织相关编辑记者研读、学习。报告对信息化高度重视,共19处表述提出要求和任务,比十七大报告飙升了近一倍。报社领导同志认为,这反映了中央对信息化的地位、作用认识新的深化和提升,第一时间在头版头条刊发《十八大报告19处表述提及信息化 信息化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行业读者传递这一最新鲜的讯息。与此同时,对报告的精神实质与内涵,尤其是与行业息息相关的部分应该早学习、早领会、早吃透,多方采访有关专家学者深化提炼,推出具有较强理论水平和行业指导意义的系列深度解读文章《信息通信业如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更好地为行业读者学习贯彻十八大服务,将本报十八大新闻宣传报道推向一个高潮。
经过反复研讨,该报在十八大闭幕当天即推出了《信息通信业如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之“自主创新篇”,目前已连续刊发《自主创新,TD-LTE再启程》、《TD-LTE战略机遇稍纵即逝》、《4G突围需发挥国家整体优势》、《勇担使命领航4G时代》四篇评论,聚焦我国高科技乃至国家自主创新的旗帜TD-LTE,呼唤行业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勇担历史使命。
针对十八大报告明确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首度提出“四化”互动发展新课题,高度关注扩大消费需求发展现代服务业,结构调整赋予信息产业全产业链新使命、强调加强改善网络文化管理,关注社会信息化建设等,该报策划了“使命责任篇”、“‘四化’同步篇”、“扩大内需篇”、“结构调整篇”、“网络管理篇”、“社会管理篇”等13篇述评,将陆续推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