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原创港 发表于 2013-3-27 20:08:34

《中国气象报》汛期报道显成效

今年汛期以来,《中国气象报》按照中国气象局汛期气象服务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利用报纸、网络、内部刊物、微博以及合作媒体等多种资源,通过持续性的报纸专栏、网站专题、特别策划、联合访谈、科普等形式,及时传递国家和部门重要部署,跟进报道各地气象保障服务,推介应急防灾避险科普知识,发挥专业媒体合理引导舆论的作用,为防汛减灾工作有效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以“走转改”活动为载体,紧密围绕防汛重点工作,抓策划、抓重点、抓落实。该报安排约60余人次深入一线报道防汛减灾气象服务工作。社领导多次带队深入一线、下到基层开展“接地气”的新闻实践活动。大量生动、鲜活、现场感强的一线故事和人物报道,全面反映了各地在防汛减灾中的新措施新经验。

  二是防汛减灾重点工作科普宣传从过去的“零散化、片段化、单一化”向“业务化、常态化、多元化”转变。《中国气象报》和中国气象网科普宣传的业务化、常态化、多元化特点明显,通过原创、访谈、集纳、编辑等多种方式,结合重大天气过程、气象灾害、重大事件及社会热点话题,以专题、专栏、特别策划等形式,推出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可读性和趣味性强、实时滚动的科普专题、文章。中国气象网首次在首页滚动发布台风系列科普文章,形成了强大的宣传阵势。

  继在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上开通中国气象网官方微博后,今年汛期开通的新华网官方微博,有效扩大新闻发布渠道和手段,在气象科普、气象预警应急发布及互动咨询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

  三是有力的运行保障机制激励新闻采编人员多产出、出精品,业务结构和绩效考核经受住了重重考验。报社在汛前优化改进了组织结构,明确了职责,细化了分工,有效实现了业务和管理的分组化管理。不断修订并完善采编业务考核考评办法极大地调动了新闻采编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时开展业务总结评报评网,配备充足的审读力量,强化部室内部管理,激励和鼓励业务人员多产出、出精品;修订应急工作预案,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汛期双休日业务值班和节假日业务值班责任,强化了汛期业务值班职责,要求双休日和节假日社领导带班,中层干部和报纸、网站记者、编辑到岗值班,确保汛期各项任务“落实到组、责任到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气象报》汛期报道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