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离我们员工并不远
创新离我们员工不远“上通天,借用日明星辰;下接地,顺应厚土之力。”这是笔者3月25日采访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腈纶厂丙烯腈车间丙班时所发感慨。丙烯腈车间是该厂龙头装置;是中石油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先进单位;是中石油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丙烯腈装置由1990年设计生产能力5万吨/年,先后进行了三次自主创新技术改造。2000年第一次改造后装置生产能力由5万吨/年增加到6.5万吨/年;2003年进行第二次改造后生产能力达到8万吨/年,2007年进行第三次技术改造,装置年生产能力增加到9.2万吨,丙烯消耗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内同类装置处于先进水平,年创效能力约3.23亿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发展在班组员工创新中凝聚,员工又是如何发挥聪明才智为企业出策献力呢?
集团公司丙烯腈装置工人技能专家田军:“我认为员工想要在工作中创新就得了解你所从事的岗位性质,要有个钻劲和韧劲。创新不都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事,就拿我们日常开关阀门的F搬手来说,那肯定是我们工人发明创造的。我们班组员工想要创新不能好高骛远,要从工作实际从发,简化操作,提高效率,就是发明创新。”田军,工作30多年摸索出了宝贵经验和总结出的装置操作技法撰写出上万字操作技能材料与班组员工们分享。收集、整理了本装置以往发生过的大小故障并汇编成册,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
丙班班长郭伟说:“员工创新要以工作实际为出发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通过我们的小发明、小更新、小技改,在工作中实现安全快捷、提质高产。后纺车间郑光铁提出丝束接头慢车给压法就是个成功的例子,月创效上万元还大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
曾经获得三次抚顺石化公司比武状元的丙班主控室内操郑运祥:“我想工人最好是在技能上有所建树,在操作上发挥创新能量。当初,我们班组提出调整过循环系统的PH,提高了回收率3个百分点。员工创新离不开操作,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通过经验的叠加,创新随里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
笔者找到该厂生产运行部副部长邹再平询问工人应该如何创新。邹再平说:“我们中石油企业积极推进‘五型班组’建设,大力提倡创新型班组队伍开发。但原则上不同意员工搞科研技术创新,因为石油化工专业没有经过高端理论学习和科研技术支持,想要工艺技术创新意义不大。现在的工人是根据生产指令去执行现场操作,整体运行框架已经搭建好,员工只要规范执行操作就可以了。员工创新要符合工作实际,一般是在操作上改进方法,在安全上提出好建议,在管理上寻找好方法。”
经过采访,笔者认为员工不是摸不到创新的边儿,而是思维模式需要拓展。弯下腰,才能更清晰的听到机泵的运转声;蹲下去,才能准确的看到机器油位的高低。要想创新必须立足于岗位实践,增强操作技能,在实践中探索设备的变化周期,在工作中摸索操作方法的演变过程。身上有多少油污,你就有多少工作情结,就有多少操作感悟,那时,创新离你就不远了。
张春胜
“员工创新要以工作实际为出发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工作环境和强度,通过我们的小发明、小更新、小技改,在工作中实现安全快捷、提质高产。后纺车间郑光铁提出丝束接头慢车给压法就是个成功的例子,月创效上万元还大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说得好,学习春胜老师的文章了 引用第1楼鸿雁于2013-03-27 21:41发表的:
“员工创新要以工作实际为出发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工作环境和强度,通过我们的小发明、小更新、小技改,在工作中实现安全快捷、提质高产。后纺车间郑光铁提出丝束接头慢车给压法就是个成功的例子,月创效上万元还大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说得好,学习春胜老师的文章了 p_w_picpath/back.gif
谢谢蒲老师 员工创新要符合工作实际,一般是在操作上改进方法,在安全上提出好建议,在管理上寻找好方法——文章内容实事求是! 但原则上不同意员工搞科研技术创新,因为石油化工专业没有经过高端理论学习和科研技术支持,想要工艺技术创新意义不大。——这段话好像没有必要。可删! 写得很好,水平问题找不到瑕疵。 谢谢老罗、老屈的点评哈 身上有多少油污,你就有多少工作情结,就有多少操作感悟,说的太对了。 引用第8楼为生歌唱于2013-03-28 06:26发表的:
身上有多少油污,你就有多少工作情结,就有多少操作感悟,说的太对了。 p_w_picpath/back.gif
谢谢为生歌唱老师的支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