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 发表于 2013-3-27 22:46:03

给技术创新加点“润滑剂”

给技术创新加点“润滑剂” 王明明    3月26日,带着“班组员工如何提升创新能力?”这一问题,笔者在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岱河矿业公司基层班组进行了走访。
    “作为生产一线的职工,个人认为创新离我很遥远,一个班干下来已经很累了,就没有了那个劲头和想法,再说,我底子薄,文化浅,也没有那个技术水平”掘进二区职工冯相龙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冯相龙说的现象也存在,但老冯的思想观念保守、陈旧,需要转变,不能因为累、底子浅就放弃这样创新的念头,创新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减轻我们的劳动力,能更好的实现安全生产,更能帮助企业实现节支降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如不转变思想换观念,班组员工要想提升创新能力,就如纸上谈兵,很难有质的跨越。”班长钱玉成接过了老冯的话。
   “钱玉成说的很对,说出来提升创新能力的好处,员工要转换观念,解放循守旧的思想,想一想如何提升创新能力,应该清楚只有提升创新的能力,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正所谓‘大河无水小河干’,企业发展不好,员工又何谈幸福呢?”队长甘品德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笔者在班组建设办公室看到该公司《关于实施“金蓝领”工程的通知》中,明确思路,充分认识实施“金蓝领”工程的重要意义。首先,实施技能专家计划,建立技术创新奖励长效机制,对班组员工的创新给与大力支持,每季度生产管理部技术组开展技术创新申报评比,并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让员工创新落到实惠。通过选拔产生公司级技能专家,并给予其较高的经济和政治待遇,让广大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成长路径,以此实现员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其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班队长参加学历教育培训班,不断提高班队长的专业理论水平、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经常性地 开展班组岗位技能大赛、技术比武等练兵活动,培养“技术大拿”型员工。再是全面推行“名师带高徒”、“百名”青工培训工程。通过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畅通技能员工成长通道,全面激发技能员工学技术、会创新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在职教中心,笔者看到了精心构筑的技术创新“黄金屋”,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的集实训、培训、创新、技术比武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合理配置了基地的必需硬件,聘请了技术能手、技术大拿为员工提供技术创新指导。分管员工培训工作的王合心说:“我们为基层一线的员工建立起了分专业的技术创新“黄金屋”,能更好的培育和激发班组员工的创新热情,提升创新能力。
   机电科组建了以技师王连宗、杨国柱为首的“技术大拿领跑团队”, 孕育技术创新的“金土地”。围绕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活动,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该科电修班青工郭彬说:“以前没想过创新的事,现在有了领跑团队,我也跟着师傅王连宗参与了多项创新活动,对我的技能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看,新举措又出来了,在发展党员中矿上出台了“三优先”的原则,即生产一线职工优先,优秀技术骨干、技术能手优先,优秀班队长优先,我要向这个目标迈进。”
“建议矿上能进行开展一个‘技术交流沙龙’活动,每期定一个话题,由各单位的技术大拿们选取我们生产实用的技术难题,进行重点讲解,参加人员可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自由交流,即使没有文化的老员工也可参与,献出经验和智慧。这样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起到了‘润滑剂’作用,大家面对面交流,及时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意见,能更好的促进员工的技能素质提高和理论知识的增长。”采煤二区青工梁继宽向笔者说出自己的想法。

安徽灯塔与海 发表于 2013-3-27 23:16:23

淮北矿业的创新之路的确很广!明明老师说的很全!

王明明 发表于 2013-3-27 23:30:39

回 1楼(安徽灯塔与海) 的帖子

感谢康海老师点评和关注,我会继续学习。

cmfrjtly 发表于 2013-3-28 00:09:16

老冯说的现象也存在


别人的名字好不容易上一次报纸,不如把真名给他讲出来。

王明明 发表于 2013-3-28 08:59:43

回 3楼(cmfrjtly) 的帖子

已做修改,请罗勇老师继续指教。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3-3-28 15:24:41

学习了王老师的佳作!支持!

王明明 发表于 2013-3-29 14:07:52

回 5楼(登高的温石) 的帖子

谢谢老师的鼓励。

鸿雁 发表于 2013-3-29 16:33:39

王老师采访全面,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给技术创新加点“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