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对微信收费 运营商应先补课
在信息时代,“微信们”会不断出现,一味依靠垄断、固步自封,难免被时代淘汰。主动迎合时代需求,用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才能获得用户。连日来,微信收费风波引起公众极大关注。一方面,相关部门、业内专家和运营商不断透露出微信要收费的信息;另一方面,公众对微信收费纷纷表达着不满。
一种最普遍的声音是,微信用户的文字和语音交流,本身已经给移动运营商交了流量费,运营商再收费无疑是重复收费。这就类似于燃气或电力公司向去饭店吃饭的消费者,再次收取燃气费或电费一样,显然没有道理。
但是,面对公众的质疑声,一些业内专家声称,未来微信收费绝不会面向用户。这似乎是站在用户的角度说话,但其实却是在转移矛盾的焦点。微信收费问题的本质不是“该向谁收费”,而是“该不该收费”、“凭什么收费”。
相关运营商用“信令”等专有名词来解释收费的依据,声称微信等应用为了保持实时在线,占用了大量的“信令”资源,从而对通信网络造成巨大负担。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运营商却在用“跨越”“3G”“飞时代”等语言,来宣传自己网络的速度优势。也有业内专家指出,所谓“信令”占用的说法,对于2G和2.5G的用户或许还有一些道理,而随着3G和4G时代的到来,由于移动网络速度的加快,这种“信令”占用的收费借口也将失去立论之地。
其实,运营商对微信收费的动机是显然的。微信的快速发展普及,直接冲击了电信运营商的语音、短信等基础业务,让运营商失去长期以来一直占据垄断地位保持着的高利润率。在这样一种压力和威胁的背后,则是这些运营商长期忽视用户利益、缺乏服务创新的惰性,以及通过垄断获取高额利润的依赖。据国外通信媒体Total Telecom发布的2012年《全球通信运营商100强排行榜》,中国移动以153亿欧元(约1255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利润最高的电信运营商,几乎等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运营商利润总和。以此计算,中国移动日均收入3.44亿元。但是,高利润的背后隐藏着危机,与国外运营商的收入结构方面相比,中国移动语音业务收入占了全部收入的70%左右。
多年来,中国的通信运营商太过于依赖垄断,传统业务挣钱太容易,从而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运营商并没有好好地为用户创新服务和产品,扶持这些“新生儿”,结果被“微信们”占了先机。而如今,是到了给运营商补上这堂课的时候了。互联网时代,创新层出不穷,对微信收费了,还会有更多受到广大用户欢迎的应用服务出现,这是否意味着这些应用服务一对运营商赢利产生冲击时,都会采取收费方式来遏制呢?
运营商应该从这件事中认识到,在信息时代,“微信们”会不断地出现,一味依靠垄断,固步自封,终归难免被时代淘汰。更理性的办法是,主动迎合时代需求,参与到这场新技术的革新潮流中来,用技术创新和服务来获得用户。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来源:新华网 靠收费破解“世界难题”?对微信收费属重复收费
日前,谈到微信收费的热门话题时,中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表示,OTT提供商是否应分摊成本,目前是“世界性难题”。而难题何解?在意识到微信等OTT业务可能“革掉自己的命”后,几大运营商终于醒悟过来,集体起来要“讨个说法”。而他们最先想到的办法,很可能就是收费。
三亿微信用户,确实增加了网络服务的负荷。然而,用户并非免费使用服务,而是支付了不低的流量费。再对微信等应用收费,就好比上高速时已经交了一遍“过路费”,上路了又被告知还要再收道路“占用费”,属于明显的重复收费。
OTT收费,并不是什么世界性难题。因为国外类似微信的应用,基本没有收费的先例。其实,国外的运营商也面临成本压力,可能也想过收费。但要收费可能并不容易:不仅面临法规的诸多限制,还担心因为同行竞争而失去用户。靠增加收费来解决OTT的成本分摊问题,可能只是“中国特色”罢了。
靠着垄断地位,各大运营商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中国用户们享受着与价格很不对等的网络服务,有些人仍不满足,又把眼睛盯上了方兴未艾的微信。有说法称,“微信占用60%的信令资源,只带回来10%的流量”。奇怪的是,移动QQ也已使用多年,占用的信令资源并不比微信小,为何放过QQ而要对微信收费呢?恐怕还是因为微信威胁到了短信、彩信甚至语音通话等运营商的主要财源。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运营商应对微信等OTT服务竞争的方法有三种:下调资费,使OTT的使用变得麻烦而多余,让用户自动放弃;与OTT企业合作,创新管理模式;自己开发更好用的OTT。只是,这些都太麻烦了,且需要巨大的投入,哪有直接收“过路费”来得容易。
如此看来,OTT提供商的成本分摊,并不是什么“世界性难题”。真正的难题,是企业如何不断创新,拿出真正好用又替消费者省钱的新产品。而要治运营商不思创新只想收费的懒惰和霸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朝垄断动动刀。
从各方面透出的风声看,微信收费很可能成真。OTT收费表面看是传统运营商与网络服务商的“博弈”,但最终费用很可能转嫁到用户身上。不过,面对几乎一致的反对声,正在成长中的微信一旦因收费而遭用户弃用,不知这些巨头还找谁收费去。 白靖利 路过,支持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