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1129期主持词】创新须破“瓶颈”更要解“顾虑”
4月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54名班组员工齐聚“班组天地”聊天室,继续热议如何提升创新能力。在讨论中大家将目光聚焦到创新成果的结果上,普遍认为,企业班组员工在提升创新力中还心存诸多顾虑,创新过程中甚至束缚越来越多。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在班组,改革创新的主力在员工,虽然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提倡创新,但创新依旧乏力,成果也不均衡。究其原因是班组员工在创新中遭遇到瓶颈的制约。那么,怎样突破这个瓶颈呢?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创新不再由技术骨干或业务部门唱“独角戏”,这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最根本的就是解决班组员工在创新过程中的顾虑。
员工在创新过程中都有哪些顾虑?一般员工创新时,都怕后期担责,所以往往就会不创新;创新成果被窃取,本是员工创新的成果,被相关业务部门或领导据为己有,申报立项,赚取晋升资本,这在部分企业是存在的;创新成果奖励制度五花八门,但执行力不强,奖励走样,从而导致不公……这些都是员工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也恰恰是这些问题,造成企业创新发展放缓,最终丧失竞争力。
俗话说:“穷则思变,弱则图强”。企业创新要彻底改变现状,突破现有创新成果遭遇的瓶颈,就必须解决员工在创新过程中存有的顾虑。
首先企业应为员工扫除心理障碍。企业应教育引导员工保持开放的心态,为推进创新扫除心理障碍,为创新工作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宽松和谐环境。大力倡导“旗帜鲜明地支持创新者、保护探索者、帮助发明者,允许工作出现某些可控的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不允许不创新吃老本”的思想,积极引领员工心态的开放。
其次尊重班组员工首创成果。企业要安全高效发展,就要依靠班组员工,发现和解决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尊重班组员工首创精神,完善小改小革、修旧利废及合理化建议的评审和激励机制,结合在生产中产生的效果、创造的经济效益,不仅给予物质奖励,而且以所在班组、个人名字来命名。如四川煤炭产业集团达竹公司铁山南煤矿采煤机遥控器脱机检测命名为“传伟检测机”,推车机走轮命名为“舒斌轮”,简胜东班组对风锤的改造命名为“胜东锤”。自2008年推行机械化以来,该矿共征集班组技术创新项目41项,实施41项,为矿创直接间接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再次是完善鉴定机制。在创新中员工也有自身的顾虑,比如为了处理问题,自发研制了一些实用的配件,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也免去了返厂维修费时费钱的现实状况,但是谁来界定这一创新之举是安全可靠的,毕竟员工是凭着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解决紧急状况。如果企业没有一个专业的部门来鉴定,万一出现问题谁来承担责任。企业的职能部门必须对员工创新成果进行鉴定、论证,给他们担保,这样才会激发他们大胆创新的自信和激情。
最后就是传承班组员工创新能力。班组人员既是相对稳定,也是一个新老更替的团体。立足岗位实际的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班组创新能力的基础如何,因此要把强化岗位技能摆在第一位置,突出做好新老交替中的技能传承,实现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近年来,铁山南煤矿推行“导师带徒”制度,让新人尽快的进入岗位,鼓励革新能手公开经验技术,实现班组技能共享;成立“兴趣小组”,将员工按兴趣分组,确定技术创新项目,师徒共同攻关,从而实现技能的传承。另外,就是建立了“创新工作室”,将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孵化,实现整体的平衡和全员的参与。同时,还要在班组整体层面上,实现对技术创新科技成果的总结,形成班组技能经验传承的 “法宝”。(王继波) 不错哟
回 1楼(达竹煤电汪勇) 的帖子
谢谢汪老师指导! 欢迎各位老师点评、指正!谢谢! 王老师写的全面、清晰回 4楼(微笑生活) 的帖子
感谢微笑生活老师关注、点评!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谢谢wxpzp老师加亮! 有理有据,何不支持?首创二字用得好。特别是第一次的创新成果,更要重视和鼓励。
回 7楼(cmfrjtly) 的帖子
谢谢罗老师的支持和鼓励! 破“瓶颈”更要解“顾虑”:扫除心理障碍、尊重首创成果、完善鉴定机制、传承创新能力。说的好!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