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3-4-13 08:32:22

(作家)青年作家为什么难以涌现

         时隔二十年,中国当代文学中挑大梁的作家,依然还是那些人,莫言、余华、苏童、贾平凹等。年轻的作家似乎很难再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般地涌现出来。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最终的原因,去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但是不少人对年轻作家也确实抱有或多或少的失望。
  年轻一代的作家,最初的成名,大多在网络上,网络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可能网络上的一句话、一件事,很容易就会在现实中直接反映出来,引起更大的反响。然而对于文学而言,网络对于现实的辐射和影响,远远不如别的领域,或者说,还有一层隔膜。年轻作家们依靠网络崛起,他们在现实中的影响因此也受到制约,可能他们的纸质书依旧销量很好,但却难以引起社会中全方位的认可。
  其次,许多年轻作家的作品本身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这些年来,年轻作家的畅销书籍,大多是以奇幻、穿越等题材的娱乐文学,这种文学形式,往往和社会现实脱节,并非社会现实在文学中的映射,当然也并非作者对社会的揭示和思考。
  因此,很多作品,尽管可读性很好,受众也很大,但是回味的空间太小。这些年轻的作家确实很有才气,也很时尚,很现代,但在厚重感上,却还有欠缺。一个人的创作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传统的作家,他们的创作往往和他们的命运、经历直接相关,再加上他们对于社会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他们的作品才有了撼动社会的力量。而年轻的作家,他们的知识更多是从书本上来的,知识的丰富让他们的想象空间非常大,但阅历的单薄却也限制了他们的深度。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创作的源泉不同,作品的力量自然也不一样。
  写作方面,年轻作家更多的是漫画式的写作,和后现代式的调侃,甚至编造,娱乐化色彩很浓。比如同样是历史小说,前一段时间很流行的《甄嬛传》,确实很吸引人,但相比二月河的《雍正王朝》,《甄嬛传》真正带给人的思考不多。
  当前是一个市场化风行的时代,这对于写作也有明显的影响。不少年轻的作家,追求娱乐化的写作,迎合市场的感性需求,在思想深度、认识深度,以及文学本身的探索上,用心则很少。而且市场化的写作,所带来的同质化很明显,少了独立的思考,生命力自然不会很强,社会影响当然也就不大。
  此外,社会背景的变化也是年轻作家不再像当年一样引人注目的原因之一,今天多元化的社会中,即便真的有很好的作品和很好的作家,也不大可能像当年一样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了,这恐怕不仅是中国的年轻作家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整个世界共同的问题。

来源:北京晨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作家)青年作家为什么难以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