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华 发表于 2013-4-14 16:11:28

工人发明家周成刚 (转帖)

 


  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22项技术革新成果,解决了4个重大技术难题,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填补了1项国内空白。他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0万余元。他就是——   

    本报记者 刘宁来源 山西工人报 

    周成刚是太原铁路局湖东车辆段的一名钳工,在这个岗位已干了27年。在这27年间,他创造了22项技术革新成果,解决了4个重大技术难题,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填补了1项国内空白。他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0万余元,先后获得山西省劳模、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04年12月,他作为铁道部惟一的代表参加了中华技能大奖赛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并代表铁路行业职工在大会发言。 周成刚从1989年参加工作时起就学会做个有心人。那时,他看到在检修车钩时,一直沿用的老工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这激发了他进行技术革新的愿望。工友们得知周成刚要搞技术革新时,怀疑地说:“别吹牛啦,你一个钳工,还只是初中毕业,哪有这个本事?”然而,倔强的周成刚并没有知难而退,他的想法是:不管付出多少汗水和心血,也要把这个攻关项目拿下来。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观察吊装、拆卸、组装的每一道工序,对原有的设备进行了一番“大手术”。1990年,他研制成功了检修车钩的新设备顶钩车。改进后的顶钩车只需一个人就能将钩镐推到车钩下面,省时又省力,工效提高了3倍。

    1993年,他在段里看到给车体喷刷油漆的活又脏又累又呛,用手工刷,全车间100多人加班加点干,一天也只能完成3辆,距离每天完成9辆的进度相差甚远。周成刚带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主动出击了。他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满脑子都是设计方案,一不小心,骑车撞在了电线杆上,头上留下三处伤口。他简单包扎后,顾不上吃饭,就开始查资料、画图,整整熬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完成了图纸设计,又经过48小时的紧张制作,一台简易的快速喷漆车试制成功。原来6人4小时才能完成的活,现在仅用两人两分钟就可完成。

    1996年,随着大秦线煤运量的逐年增加,大批新型车辆进入大秦线运营。当时的太原铁路分局引进了美国技术的缓冲器新型车辆。使用美国生产的专用卸具拆卸缓冲器的第一天,厂家来人做示范,结果一上午竟然没卸下一个缓冲器,待修的车辆因缓冲器无法拆卸被迫作残车处理,生产即将处于停顿状态。看到这种情况,周成刚毛遂自荐,决心“主刀”这个“绝症”。他研究装置,查看走向,一次次地在车底下钻进钻出,记下了有关数据。经过7天7夜的煎熬,新一代的缓冲器专用卸具试制成功。它只需要一两个人就能自如操作,拆卸时间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到20分钟。投入使用后,3天之内就将58辆残车的116个缓冲器全部拆卸检修。

    今年3月,该段为了让他更好地发明创造,把他调到了技协办公室工作。几个月中,他不断有一些新的成果研制成功。他告诉记者,到办公室工作后,他感到缺少实际操作的场地,他特别希望有一个钳工房供他施展自己的才能。

李明原创港 发表于 2013-5-9 21:21:25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3-10-13 14:09:2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工人发明家周成刚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