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谷文生 发表于 2008-8-27 22:55:13

不能让班组里的“刘翔”流汗再流泪(跟帖奥运冲击波)

不能让班组里的“刘翔”流汗再流泪
      8月27日,笔者与中铝河南分公司的一位叫李金业的班组员工聊起了奥运期间刘翔因伤退赛的事。李师傅说,这件事不仅在全国的观众当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在班组员工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班组员工有表示理解和同情的,也有个别不解甚至认为是故意而为之的,等等。
      由此笔者不仅联想到在班组当中的“刘翔”。他们虽然没有刘翔那样名扬四海,但在众多员工中却是强者和能人,他们有着超人的技艺和敬业精神。他们就像一台台永动机,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他们更不能有失败或者失误。否则也会遭致“刘翔”的境遇。他们就是被称之为能者的劳模。
      劳模在我们的心目当中往往是个“完美之人”,因为在宣传的时候,常常把它们的成绩和闪光点进行“功放”,树立的是无所不能的高大形象,而忽视了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存在的弱点或者缺点。因此在工作中他们不能有一丝的懈怠;在技术上他不能表现出哪怕是一点点的落后或无知;在生活上他更不能过多地照顾家庭和自己,否则会被认为不敬业或者没有事业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劳模们在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往往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是病痛的折磨。令人庆幸的是,现在很多企业管理者也开始通过定期为劳模们体检、疗养、旅游等各种形式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不仅仅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为劳模们减负,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宣传上不再一味地强调高大强,而是通过更富人性地报道,反映劳模也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凡人,而不是“神”。
      正如我们用宽容、理解和包含对待刘翔一样,对待我们班组里的“刘翔”,别让他们流汗再流泪。
(谷文生)

xxcdb123 发表于 2008-8-27 23:34:51

bzdc001 发表于 2008-8-28 13:28:05

古老师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和排山倒海的气势,但寥寥数语便道出了班组"刘翔"的苦楚和无奈,确确实实反映了这样一种社会现实,读起来很容易产生共鸣.并且这个点抓得要好,奥运刘翔和班组的"刘翔自然相连接,一气呵成,可读性强,发人深省!
   “别让让班组里的“刘翔”流汗再流泪”,我感觉这才是奥运对班组产生的思想冲击波,这样的标题和内容大家都爱看,因为它反映了一种现实,要比坐在办公室“造”新闻好得多。
    其实奥运给班组并未带来多大的变化,因为企业已经形成一种体制,一种拼搏精神并非因奥运会召开就立即树立起来了。从奥运看班组,紧密结合起来,多反映一下班组的苦衷,也是我们通讯员的职责,可能有些问题不好说罢了。

张静 发表于 2008-8-28 13:53:52

引用第2楼bzdc001于2008-08-28 13:28发表的:
      古老师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和排山倒海的气势,但寥寥数语便道出了班组"刘翔"的苦楚和无奈,确确实实反映了这样一种社会现实,读起来很容易产生共鸣.并且这个点抓得要好,奥运刘翔和班组的"刘翔自然相连接,一气呵成,可读性强,发人深省!
   “别让让班组里的“刘翔”流汗再流泪”,我感觉这才是奥运对班组产生的思想冲击波,这样的标题和内容大家都爱看,因为它反映了一种现实,要比坐在办公室“造”新闻好得多。
    其实奥运给班组并未带来多大的变化,因为企业已经形成一种体制,一种拼搏精神并非因奥运会召开就立即树立起来了。从奥运看班组,紧密结合起来,多反映一下班组的苦衷,也是我们通讯员的职责,可能有些问题不好说罢了。[/
bzdc001老师说得好!支持!学习文生老师的文章!

中铝谷文生 发表于 2008-8-28 21:22:27

引用第2楼bzdc001于2008-08-28 13:28发表的:
      古老师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和排山倒海的气势,但寥寥数语便道出了班组"刘翔"的苦楚和无奈,确确实实反映了这样一种社会现实,读起来很容易产生共鸣.并且这个点抓得要好,奥运刘翔和班组的"刘翔自然相连接,一气呵成,可读性强,发人深省!
   “别让让班组里的“刘翔”流汗再流泪”,我感觉这才是奥运对班组产生的思想冲击波,这样的标题和内容大家都爱看,因为它反映了一种现实,要比坐在办公室“造”新闻好得多。
    其实奥运给班组并未带来多大的变化,因为企业已经形成一种体制,一种拼搏精神并非因奥运会召开就立即树立起来了。从奥运看班组,紧密结合起来,多反映一下班组的苦衷,也是我们通讯员的职责,可能有些问题不好说罢了。
谢谢 bzdc001老师的鼓励!这是我与朋友聊天谈到刘翔时,突然产生的一种感觉和想法,即兴而写,没有深入推敲和修改,敬请多提宝贵意见!再次感谢!

中铝谷文生 发表于 2008-8-28 21:23:20

引用第3楼张静于2008-08-28 13:53发表的:
引用第2楼bzdc001于2008-08-28 13:28发表的:
      古老师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和排山倒海的气势,但寥寥数语便道出了班组"刘翔"的苦楚和无奈,确确实实反映了这样一种社会现实,读起来很容易产生共鸣.并且这个点抓得要好,奥运刘翔和班组的"刘翔自然相连接,一气呵成,可读性强,发人深省!
   “别让让班组里的“刘翔”流汗再流泪”,我感觉这才是奥运对班组产生的思想冲击波,这样的标题和内容大家都爱看,因为它反映了一种现实,要比坐在办公室“造”新闻好得多。
    其实奥运给班组并未带来多大的变化,因为企业已经形成一种体制,一种拼搏精神并非因奥运会召开就立即树立起来了。从奥运看班组,紧密结合起来,多反映一下班组的苦衷,也是我们通讯员的职责,可能有些问题不好说罢了。[/
bzdc001老师说得好!支持!学习文生老师的文章!
谢谢张老师!多多帮助!

张耀杨 发表于 2008-8-28 21:27:35

引用第5楼中铝谷文生于2008-08-28 21:23发表的:

谢谢张老师!多多帮助!
谷老师和静姐姐两个还客气嘛!!

中铝谷文生 发表于 2008-8-28 21:45:14

引用第6楼张耀杨于2008-08-28 21:27发表的:

谷老师和静姐姐两个还客气嘛!!
谢谢耀扬!呵呵,不客气!

中铝谷文生 发表于 2008-8-28 21:45:51

引用第7楼刘浩军于2008-08-28 21:27发表的:
上稿希望大大的!
谢谢浩军老师老师的鼓励!多多帮助哦!

新兵阿哥 发表于 2008-8-28 22:27:05

有寓意!好稿!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不能让班组里的“刘翔”流汗再流泪(跟帖奥运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