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为何怕家访
作为工会组织一种卓有成效的工作方式——家访,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别受到了推崇。无论是受访者,还是来访者,都打心眼里去关注。因为平时在班上不能说的话,就在一杯茶、一根烟的档口,很自然的表达了出来,无论是牢骚也罢抑或是心事也罢,都会给到访的领导留下印象。而领导呢,也在了解了职工的思想动态后,把自己的观点通过拉家常的形式,流淌进职工的脑海里。是一件相得益彰的好事。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提起家访,是满脑门子官司,一百个不情愿。为什么一件值得称道的好事,既不叫好,也不叫做呢?一个理由是,上了一天的班累了个半死,好容易有个休息日,这倒好领导要家访,又是忙着端茶又是忙着倒水,在说了,领导来了咱咋好意思不请人家吃个饭呢?得,这上下一折腾吧,三、四百元就让咱哥们白做了几天义务。领导累我们也累。另一种理由是,要去职工家里进行家访,就要解决实际问题,你说要是遇见个打牌呀、喝酒呀这些小事情,家访上几回,说不定有点效果。要是遇上因为赡养老人,或者妯娌们闹事等等的家长里短,说不定让你来访者剪不断理还乱呢?遇到个家里人是不讲理的主,再把你来访的领导缠紧胡来开,那就得不偿失了。
乍听起来职工说的很有道理,但如果我们反向思维的话,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职工会有这样的抱怨和理由了。一是说明家访被走了形式。说白了,家访实际上就是替职工排忧解难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但正是因为这些看起来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碎事,往往比企业内部正常的工作干起来还累。只有始终怀揣着一颗为民办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的人才能赢得职工的信赖。哪怕是只要能替职工办成一件事,他们都会把你放到心里,愿意和你说自己的心里话,也愿意听你的肺腑之言。更愿意在你的指挥下干好自己的工作。
二是家访没有形成制度。工作任务不紧的时候,人人都想着去家访。工作任务一紧,人人都淡忘了家访。这种把家访游离余制度外的管理方法,职工没有人会对他感冒。只有始贯如一的把自己所管辖的职工,按结婚、生育、病伤、思想问题等分成重点和一般家访进行固定下来,并拿出成效来,才真正会赢得职工的心,才会让他们打心眼里喜欢上家访。(王惠武) 班组天地1130期稿件主题与投稿时间提醒
文字主题:学习借鉴“班务任务双闭环”管理中的团队精神。“班务任务双闭环”管理法之所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团队精神,再好的班组管理法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也不好事实。分工负责、团结协作才能较好的实施管理法。团队是优秀管理法的前提及基础,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是常谈常新。当然,我们学习人家的先进管理法,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学思路、学方法,借鉴适合自己的做法,形成自己的东西!希望大家结合各企业现状、深入班组采访,结合身边职工现实,用事实说话,写出稿件新闻性。
摄影主题:继续一周抓拍提示:抓亮点、特色,拍现场、文字上从图说起,通过图写现场,通过写现场表达图的主题,让读者能"望图知意"注意稿件的新闻性。
请根据上面这个提示来写,你这个写偏,偏,偏了 与这期主题不符! 王老师好,您的这篇稿件和主题不符合哈,欢迎您每周六晚上参与我们网站的聊天室讨论。 http://bbs.bztdxxl.com/read-htm-tid-280187.html主题提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