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pzp 发表于 2013-4-23 11:34:12

成都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雅安地震

手机可接收
  赢得几秒至几十秒逃生时间
  “我们在第一时间发出了地震预警。”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几乎与芦山地震发生同时,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已经在计算机网络、手机客户端、专用预警接收服务器、电视台、微博等平台上都同步发出了地震预警。
  “从震中地下发出地震波开始计算,到普通人看到预警信息,仅用5秒。”王暾说。
  预警系统是如何运行的?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地震,在接到当地的探测设备检测到的地震信号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中国首个民间地震预警系统,提前28秒为成都发送了预警信号。
  该所所长王暾告诉记者,地震波从雅安传到成都需要33秒的时间,他们的系统反应时间为5秒,这相当于在地震波到达成都前的28秒,他们的系统就发出了预警信息。
  当地的相关部门和居民,只要手机上安装了地震预警终端应用软件,在接收到信息后,手机就会发出地震倒计时信号,提示他们迅速作出反应。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所李小军博士说,在学校,如果有10秒钟的地震预警,不少孩子就可以逃生。
  王暾详解:“此次震源深度13千米。从地下震源发出地震波开始,我们的监控台站监控到地震波,立刻向雅安地震局的服务器发出信息,再传导到研究所的终端服务器,电脑进行分析之后,向已沟通的平台直接发出预警。”
  这5秒之后,和研究所服务器联通的汶川、北川县电视台,自动打出了地震预警滚动字幕。“预警是全自动的,不会因为通过人力沟通损耗时间。”
  “预警是同一时间向所有终端发出的,根据地点远近,所收获的预警时间有所不同。比如这次雅安接到预警的人就能赢得5秒有效躲避时间,成都就赢得了28秒。”王暾说。
  预警系统可下载到电脑和手机
  目前,这一预警系统的受众仅有汶川县、北川县在内的30多万人。研究所网站上,能免费下载预警系统在PC电脑、安卓手机客户端,但自愿报名参与体验预警的志愿者目前还只有数千名。包括此次地震中心的雅安市,也没有安装这个预警系统。
  王暾说,一旦安装,伤亡的减少“肯定是显著的”。根据《西北地震学报》2002年公布的数据,争取到3秒预警时间,伤亡减少14%;预警时间10秒,伤亡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有20秒,伤亡能减少63%。
  “有了预警系统后,预警时间增加了,判断决策时间减少了,避险时间大大增加。举例来说,汶川地震发生时,青川所在地的预警时间有50秒以上,减去人员反应时间和房屋倒塌时间,青川所在地的人可以获得超过40秒的避险时间。”
  目前,日本、墨西哥等国已建成面向公众的地震预警系统。我国这一预警系统的误报率明显优于日本系统同类指标。此外,该系统还可具备烈度速报功能。我国这个系统的诞生则得益于科技部的支持,预警能力也已被实践检验。
  建议扩大预警系统接收人群
  “现在我们的发布渠道都是畅通的,但关注到的人不多。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扩大预警系统的接收人群。不要等到震灾发生了才重视。”
  微博在地震预警中的强大传播力,也亟待重视。“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使普通民众又多了一种方式及时获知地震信息。随着地震预警区域逐步扩大、微博用户增加,微博地震预警在技术上已经成为现实。”王暾说,目前他们的微博已拥有20多万粉丝。
  也有网友质疑:几十秒的预警是否太短?还能不能更早预警?
  对此,王暾解释,地震预报是指“地震发生前发布的地震警示”,分为长期、中长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临震预报尚无任何国家能够准确进行。”而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已经在震中发生,但震灾区尚未感到破坏性地震波时,震灾区收到对即将到来的破坏性地震波的警告信号,“可靠性高”。
  投入20亿元建地震预警系统
  记者从中国地震局获悉:“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进入发改委立项程序,计划投入20亿元,用5年时间建设覆盖全国的地震预警系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介绍,与震前进行预报不同,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非常快地给出地震信息,抢在造成破坏的地震波传到稍远地方前,把信息传递出去,让相关地区能有所防范,这是预警。目前,有些机构已经作出了努力和实验。
  潘怀文说,从社会公众到地震专业机构,都已经对预警给予高度关注,我们也在努力试图加入相关工作。但要实现这样的能力,还需要开展大量台网建设以及很多后续工作。
  记者昨日从中国地震局获悉,目前“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正在福建省试点。试点工作利用福建近百个地震台站,多次成功实现地震预警,效果良好。一般来说,地震预警系统只对距离破裂断层50公里至两三百公里的范围有效。对于50公里以内的地区,可能来不及反应;而对于两三百公里外的地区,地震产生的破坏通常又不严重。
  地震专家分析认为,这一系统虽然有局限性,但对中国这个饱受地震灾害之苦的国家来说,极具现实意义。
  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要求,2015年基本形成综合观测系统。破坏性地震发生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预警系统。地震科技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综合中国青年报、财新、长江日报
来源:金陵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都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雅安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