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3-5-6 15:51:08

(兽医)快乐女兽医

         

       戴副眼镜,文弱秀气……光看外表,你很难把她与同猪粪、鹅屎打交道的畜牧兽医员联系在一起。自1987年金华农校毕业以来,陈淑芳一直坚守在象山县的畜牧场、饲料厂和乡镇兽医站。去年,她被评为省首届“十佳畜牧兽医员”。

  养猪户都有“陈师傅”电话

  泗州头镇养殖户袁力新至今仍记得与陈淑芳第一次接触。2007年夏的一天,猪群感染了一种怪病,百余头猪都站不起来。心急如焚的袁力新慕名找到了当时在东陈乡兽医站工作的陈淑芳。泗洲头离东陈有20公里的山路,本不在陈淑芳服务范围,但陈淑芳二话没说,答应下班后过去。诊断病情、吊葡萄糖……当晚,一直忙了四个多小时才开车回家。第二天、第三天,陈淑芳又准时出现在猪舍。到了第四天晚上,陈淑芳在给一头狂躁不安的母猪打静脉针时,四五厘米长的针头穿透了她的左手食指。顿时,鲜血直流。

  替养殖户排忧解难,陈淑芳看作是分内事。有几次,双休日正在早锻炼的她,接到养殖户的电话,就会急忙赶去。养殖户只要来电咨询,陈淑芳总是耐心地解答,直到对方弄明白为止。石浦镇昌桥村邵金明在给县农林局的一封感谢信中写道:“有时电话打多了,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可她总是不厌其烦。”泗洲头是象山县的养殖大镇,陈淑芳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召集周边10多名养殖户在村边露天凉亭讲解病例,被当地村民传为佳话。

  2007年5月,陈淑芳从东陈乡调到地处县城的丹西街道担任兽医员。离家近了,但她的心却系着其他乡镇的养殖户。石浦、晓塘、墙头、泗洲头、茅洋都留下了她的足迹。5年前买的私家车成了出诊车,每年要跑上1.5万多公里。每次下乡时,陈淑芳都带着一只很大的水壶,饿了就喝口水啃点面包。长年累月给猪打针,陈淑芳右手虎口上结出了厚厚的硬茧,还有好几处针刺留下的伤疤。“全乡60多户养猪户都有陈师傅的电话,一有事都找她。”认识已有十多年的茅洋乡养殖大户应余生说。

  对一些困难户,陈淑芳尽己所能给予帮助。2000年的一天,陈淑芳到泗洲头镇肖胡村出诊。在村桥头的鸡棚边上,脑瘫妇女肖亚芳哭得非常伤心,说养的好几百只鸡死掉了。陈淑芳听说后,自己拿出1万元钱托人从金华买来十多头优质母猪让她养,平时还三日两头跑去指导。7年后,肖亚芳家靠养猪盖起了楼房,也想把钱还掉。陈淑芳没有收,她压根儿没想过要肖亚芳还。肖亚芳在猪栏上歪歪斜斜写下“陈师傅好人”。

  听到猪欢鸡鸣很快乐

  早在2003年,组织上就安排陈淑芳到机关单位上班。但陈淑芳以专业不对口推掉了。这让很多人想不通:“放着清闲的办公室不坐,宁愿围着臭气熏天的猪圈转,图啥呢?”陈淑芳说:“听到猪欢鸡鸣,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畜牧兽医行业,女兽医少之又少。但陈淑芳巾帼不让须眉,工作起来总有那么一股劲。

  2006年9月,她被分配去东陈乡畜牧兽医站,一到岗位,就深入养殖场走访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当地母猪免疫不规范,档案记录不到位。陈淑芳自己拿出1000多元买来千余份“栏头牌”,并逐户教养殖户填写母猪的“生产日志”。

  陈淑芳还经常抽出时间传播畜牧养殖科技知识。在东陈乡,她编写内部刊物《牧情信息》。2008年,县畜牧兽医总站看到她编的刊物作用很大,想编一份《半岛牧业》在全县发行。陈淑芳欣然请缨。三年多来,两份刊物出了30多期,成为养殖户的好帮手。她还经常举办培训班,给养殖户面对面讲授和指导。


  空闲时间,陈淑芳喜欢潜心研究疑难杂症。2007年初夏,附红细胞体病首次传入象山半岛,其高致病性、高死亡率令广大养殖户谈“附”色变。陈淑芳以此为研究课题,跟踪观察病猪3000余头,病理剖检近百头,及时找到了有效的诊疗方案,拯救了象山养猪业。

  畜牧兽医是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只有中专学历的她,凭着坚强的毅力,考取了南京农大畜牧系大专文凭。在不惑之年,她又取得了兽医专业硕士学位。去年11月,在宁波市兽医技能大比武中,陈淑芳夺得一等奖。她的徒弟在全省农村动物防疫员技能大比武中获得一等奖。

  今年,陈淑芳又瞄准了一个目标:攻读兽医博士学位。

       来源:宁波网-宁波日报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兽医)快乐女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