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采访我,我只是一个90后”--记90后班组长带出的“优秀班组”
“不用采访我,我只是一个90后”--记川煤集团芙蓉公司90后班组长带出的“优秀班组”
熊亦纲 罗勇
笔者在5月8日带着青年班组团队建设的话题,采访了川煤芙蓉公司的90后班组长甘海洋。今年23岁的甘海洋是典型的90后,现为川煤集团芙蓉公司白皎矿机运队电工班班长。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或许90后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而实际工作中的他,更多的是爱岗敬业、奉献光热而敢于担当。
采访中他回忆到,2008年夏天,当初从川煤芙蓉技工学校电钳专业毕业后,就被聘用到白皎煤矿机电队。上班第一天,自己没有从事电钳工作,反而被队里安排搬运钢管,需要把30多根6米长2寸粗的钢管从地面装上平车,人力推车2000多米巷道至井下22采区人车场,然后把钢管一根一根地从人车场扛至工作面,期间要途经300多米的行人下山道。要问搬运多少,确实无法记不清那天来来回回扛了多少根,从早上8点多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多。完成任务后回到宿舍已是筋疲力尽。这个工作一直持续了近一个月,其中两个同学不到三天就撑不住辞职了,我自己嘛,应该是咬紧牙关才坚持了下来的。
一旁的队长李先林回忆到,去年9月,正值矿井汛期,连日降雨导致2254风巷排水告急,两台7.5千瓦水泵在当时的火急关头已经满足不了排水需求。水泵自动跳电停止运行后,涌水量猛增,火速赶来的甘海洋和另一名工友眼睁睁看着水位上升至开关脚架部位,“不好,水要淹开头!”他俩迅速脱光衣服跳进水中,艰难地把开关抬起悬挂在顶棚工字钢上。这时,水位已淹没至胸口,甘海洋突然发现开关接线盒还在五米开外的顶棚上挂着,很快就要被水浸湿了。他纵身一跃游了过去,硬是把接线盒夺了回来。甘海洋立即接上备用泵重新启动电源,水位开始下降,避免了巷道封棚的险情。用小甘的话说就是,我虽然是90后,但我干的就是电钳专业,我们不去谁去呢!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确保矿井安全。
“学知识钻技术就是要深究细节,不怕不懂,就怕不懂装懂。”甘海洋说。每天下班后,他都要结合工作实践查阅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请教连队队干或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一次,甘海洋在20采区变电所值班,对一张QJZ—400S型开关图纸上每个零部件的作用进行研究,遇到疑问就用笔打个问号,两三个小时功夫下来,图纸上密密麻麻地划满了问号。第二天一大早,他拿着图纸找到师傅,低着头像个犯了错的孩子请求解答。师傅看了看图纸,不由得笑了笑:“能把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问题提出来,看得出来你花了不少心思!”
“完成不了任务就不下班!”甘海洋每次接受任务时都对自己放狠话,直到有一天他完成了一个老职工们都没有完成的任务。2012年元月,甘海洋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参加了矿两年一度的岗位技术练兵比武赛,年轻自信的他一路过关斩将,勇夺电工专业第一名。甘海洋表现出色,被连队委以重任,从2012年2月起担任了近30名工友的机电队电工班长,时下,他所在的班组团队协作精神很强,用他的话说就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实现班组的共同目标,也正是他们的团队协作,一举拿下了矿“优秀班组”荣誉称号。
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