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创新的“刘一手”
“刚才我在L71112井取温度,不小心把温度计弄断到插孔里,掏了半天,也没弄出来。”5月7日,河南油田井楼油矿采油九队44号计量站员工张明合一见到站长说冯海舰,就愁眉苦脸地倒苦水。哪知冯海舰一脸轻松的说:“别担心,我有‘秘密武器’,走,上井!”到了井口,只见冯海舰从衣兜里掏出一个铁皮做的圆筒,放进温度计插孔里,断在里面的温度计慢慢被拉了出来。
“站长,你可真神哪!”张明合一脸羡慕地说。
“这可不是我的功劳,是咱队‘刘一手’发明的,各站都在抢着用呢。” 张明合佩服地咂了咂舌头:“嘿,‘刘一手’可真是‘有一手’啊!”
他们说的“刘一手”是这个矿采油九队41号计量站站长刘长斌。在站上,他总是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不仅环境优美,还年年被评为先进集体、“五型”班组。平时,刘长斌很少说笑,总是默默无闻忙碌。要是工作遇到难题,他就更沉默了。“温度计掏取器”就是他沉默了好几天想出的招儿。
在采油工作中,每天都要录取油井温度。由于温度计是玻璃材质,稍不留意就会折断,而温度计插孔孔径很小,温度计断在里面很难取出,影响录取温度的准确性。
“用什么办法把断在插孔里的温度计取出来?”自从刘长斌发现这个问题,就当成了一块“心病”。有一天,坐在下班车上,他喃喃自语,如果把断在插孔里的温度计捣碎,再用木棍沾上黄油把碎末沾出来,太浪费时间了。可是温度计插孔孔径小,看来只能用薄的白铁皮套住断的半截,慢慢带出来……
“小伙子,你下车不?”刘长斌正想的入神,司机师傅一声提醒,他才知道车到站了。那几天,一下班,他顾不上回家,到工具房动手做起来。拿到井上试了试,效果很好,就又多做了几个,送给兄弟班站。
正当大伙儿对“温度计掏取器”赞不绝口的时候,刘长斌又有了“心事”。原来,他在换油井密封盘根时,因为不知道盘根盒内的旧盘根是否掏干净,总会下意识地低头往里看。这时戴着安全帽的帽檐就会碰到光杆,不但影响视线,有时稍有不慎,脸上沾上原油,弄得像个“花脸猫”似的。
有了几次这样的遭遇,刘长斌心里一直在想,要是有个东西能快速取出旧盘根,同时加上新盘根,那就好了。
刘长斌有股倔劲,生产中遇到“拦路虎”,非得想办法解决掉。这一次,他仍然相信,自己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要是用一个燕尾槽固定在盘根盒上方,做一个盘根掏取器,利用力臂长省力的道理,下压把旧盘根掏出来,这样一次可以取出好几个盘根。”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思冥想,刘长斌决定利用杠杆原理解决这个难题。
接下来,刘长斌便精心设计图纸,并利用周末到附近的工具店请师傅们帮忙加工,“油井盘根更换装置”就这样问世了。在试用的过程中,他发现工具体积大,不易携带,就改进成折叠式,即使女同志也能自如地更换盘根。
“工作中卡了壳,总想着把它解开,在创新的过程中,也让我体会到了快乐。”几年来,刘长斌研制发明的“油井测试钢丝绳防跳槽装置”、“油井测试工具防脱落装置”、“油井测试仪器缓冲装置”、“油井光杆除垢,扶正固定两用钳”、“抽油机密封盘根切割装置”等5项创新成果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谢玉文 黄同华) 学习了~ 似乎与本期主题不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