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让日本放弃捕鲸 比登天还难
捕鲸纠结
围绕这一问题,日本媒体这两天争论激烈。日本《每日新闻》建议日本重新严格审视自身政策,包括“冻结科研捕鲸的可能性”。它说,许多日本人支持继续捕鲸,只是因为不喜欢迫于“外国压力”而终止捕鲸,实际日本人吃鲸肉已经不那么多。《读卖新闻》则说,日本“需要再次向国际社会申明科研捕鲸的合法性”,但也说日本应当考虑减少在南极海域捕鲸数量。
我想起了去年日本友人上原叔靖的一句话:我们吃鲸肉和你们吃猪肉、牛肉有本质上的区别吗?这或许能代表一部分日本人对捕鲸的看法。而旅日作家桥本隆则认为,要让日本放弃捕鲸,比登天还难。
这就是鲸肉
2009年,我在大阪待了段时间。一天,朋友武藤说请我吃海鲜,还神神秘秘地告诉我:这是个稀罕物。到了约定的时间,我去了道顿崛(注:大阪著名的餐饮街)的一家料理店。
武藤已经在里面坐下,面前是一个热气腾腾的火锅,见我来了,就把桌上一盘红红的肉倒进锅中。我没有在意,和他寒暄一番后,举起筷子开吃。这肉有点奇怪,不像猪肉、羊肉,像牛肉,却更有韧劲。武藤看着我,直到我吃完碗里的肉,才问:“这肉怎么样?”
“很有嚼头。”我如实相告。
这是鲸肉,武藤公布答案。
■历史
他们很早就开始捕鲸
日本捕鲸,我有所耳闻。根据记载,早在绳文和弥生时代,日本就有捕鲸活动,食鲸肉的文化也从那时开始。在绳文时代(注:约一万年以前到公元前一世纪前后)的遗迹中,考古学家发现过大量鲸骨,并以此推断当时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人类已经捕到鲸了。到了弥生时代(注: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相当于中国秦汉时期),日本很多地方都开始一定规模的捕鲸活动。
这是可以理解的。古代人生产力不发达,大陆地区的农耕文明尚可通过种植和畜牧补充生存必需的食物和衣物,像日本这样的岛国只能依赖海洋——鱼类能提供蛋白质,鲸不仅能提供蛋白质,还能提供御寒的皮毛。
和歌山县太地町位于日本西南部,2010年轰动一时的纪录片《海豚湾》就以此地为拍摄背景。我曾被学校派到那里调查当地民俗,因此也了解一些当地的捕鲸情况。我记得太地町有座捕鲸博物馆,参观后不得不佩服古代日本人的勇敢。
太地町有个天然海湾,“口”窄“肚”宽,很适合围捕。古时的太地町人是这样捕鲸的:首先将渔民分几组,比如诱饵组、驱赶组、围堵组、攻击组等;当瞭望人员发现近岸有鲸群活动时,立刻通知诱饵组。引诱鲸群是件危险的事,如果没有经验,或者会引诱失败,或者会丧命,所以诱饵组的成员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渔民。鲸被诱至海湾后,围堵组绕到鲸群背后,防止它们出逃;攻击组同时展开围攻,一时间港湾内血水翻腾。鲸被杀死后,村里男女老少都会来帮忙。这时,捕鲸算是告一段落。
鲸浑身是宝:鲸肉和内脏能补充人体所需热量、鲸油可用于照明、皮可以用来做衣服、骨头能做成装饰品。通常,古时太地町人捕鲸成功后,会留下大部分,剩下的用来和其他地区换粮食。
军队集体转业当渔夫
奈良时代(注:公元710年至794年,中国处于唐朝中前期),铁器广泛运用使得捕鲸方式得到改良,比如出现了捕鲸叉。此外,捕鲸也不再仅仅是渔民的工作:由于政府严格限制民众与外界联系,各路大名(诸侯)逐渐放弃水军。这些长年与海洋打交道的军官与士兵为了生存,不得不另找出路,于是出现了专业捕鲸集团——一鲸组。
一鲸组使用拖网捕鲸法,并广泛使用铁制捕鲸叉,这是日本古代捕鲸的一次质的飞跃:在这之前,渔民通常只能捕获小型或者游速较慢的鲸类,而现在,他们可以捕获更多更大的鲸。此外,一鲸组的分工更细:捕鲸、分解、收集鲸油、初步加工鲸肉,一条龙服务。根据记载,日本西部历史上最大的一鲸组叫共益组,巅峰时期,它拥有200多条船,捕鲸人员达3000多。
挪威式捕鲸法让日本成了捕鲸大户
日本现代捕鲸从明治时代(注:公元1868年至公元1911年,中国处于清朝末期)开始。随着西方资本市场及工业文明进入日本,原来那种人海捕鲸战术已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挪威式捕鲸法。挪威式捕鲸法主要仰仗威力巨大的捕鲸炮、高速厚甲的捕鲸船。一艘或几艘这样的捕鲸船就能轻易捕获大型鲸类,并把它们拖到港口加工。挪威式捕鲸法让日本的捕鲸数量呈几何级上升,直到今天,日本依然使用。
挪威式捕鲸法后来又得到改良了——除了捕鲸船,增加了作业母船,它的出现急剧扩大了捕鲸队活动范围。之前,捕鲸船在捕获一定数量的鲸后,不得不返港卸载,以免鲸肉在加工前就腐烂。
“日新丸”就是艘作业母船。日本有个习惯,渔船不会轻易改名,新船服役代替旧船时,往往会沿用原来的船名。就拿“日新丸”来说,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110年前,到现在已经是三代目(第三代)了。三代目“日新丸”船体内有巨大的速冻装置以及储藏空间,一次可以处理和冷冻几条鲸,是日本目前最大的捕鲸作业母船。
二战爆发,日本捕鲸活动不得不中止,一方面国内所有资源都用于军工产业,另一方面,战争后期,美军对日本采取饥饿战术,几乎把所有日本船只都困在港内。
■复活
饥饿的日本 救命的鲸肉
日本恢复捕鲸活动是在战败后。当时,日本面临恶性通货膨胀与严重的粮食不足问题,美军占领当局一边要求城市居民疏散到农村,加强日本本土的粮食生产,一边大力开拓新的食物来源。美国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还在日本诸港口候命的捕鲸船:如果这些船再次活动,应该可以解决日本部分粮食问题。于是,美国不但派人修好日本捕鲸船,还把最新的肉类冷冻保存技术也传给日本,这样,就算远离日本母港,这些捕鲸船也可以正常地工作。
在美国全力支持下,日本捕鲸业迅速恢复活力。1946年至1947年,日本于战后首次组织南极捕鲸队,那年的捕鲸季节,日本共捕获了1175头蓝鲸和巨头鲸,生产了将近3100吨鲸产品。而这仅仅是开始。1965年,日本捕鲸量达26980头。高峰期时,日本在太平洋以及南极周边海域的捕鲸船超过300艘,是世界上最大的捕鲸国。
为了推广鲸肉,日本政府也开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鼓励老百姓多吃鲸肉,连学校提供的午餐也以鲸肉为主:如炸鲸排,红烧鲸肉等,现在日本60多岁的老人对此印象深刻。那个时候,捕获的鲸数量很多,使得鲸肉价格低廉,当时著名的神户牛肉已经开始供应日本市场,价格是鲸肉的50多倍。
当时一旦有捕鲸船队回到日本,各鲜鱼店就会在门口挂出有鲸肉销售的小牌子。与一般鱼肉的腥气不同,鲸肉很像牛肉,有着丰富的蛋白质与脂肪,所以在战后缺少食物的时期,鲸是帮助日本渡过难关的重要食物来源。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食物短缺问题已经成为过去。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对日本大规模捕鲸活动提出批评。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出台《禁止捕鲸公约》,明令禁止商业捕鲸活动。但为照顾那些原先以捕鲸为生或者有食用鲸文化的国家,委员会又在公约中增加了补充条例,允许这些国家每年以科学考察名义,捕捞太平洋、南极洲周边海域的鲸类。这成了日本每年捕鲸的一个理由。
1980年至2000年,日本共捕鲸40多万头,占世界捕鲸数的75%。日本现在受到外界压力很大,派出大型船队到南极捕鲸已不像前几年那么顺利。此外,国际反捕鲸组织(主要是“海洋守护者”)的干预也越来越频繁,日本农林水产省不得不加派武装保安来对付反捕鲸人士。于是,一场捕鲸与反捕鲸的战斗就在南太平洋上展开。
前几年,反捕鲸人士因为经验或准备不足,所以失手多成功少。去年2月,“海洋守护者”成员皮特·佩森强行登上日本捕鲸船队的监视船“第2昭南丸”号被捕,同年7月7日,东京地方法院判处皮特·佩森有期徒刑2年,缓期5年执行。
但是这一次,“海洋守护者”改变策略,放过普通捕鲸船,专攻作业母船“日新丸”。这招很管用,日本痛苦地宣布停止今年的捕鲸活动。现在日本鲸肉与神户牛肉的价格相差无几,只要有需求,日本捕鲸船就还会行动,就算不去南极洲海域,也还会在日本沿海捕鲸,要劝日本人放弃捕鲸就是要他们放弃商业利益,这个比登天还难。
来源:都市快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