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l 发表于 2008-9-11 00:57:26

【跟帖“比武季节议比武”主题]:企业练功比武缘何“火”不起来?

企业练功比武缘何“火”不起来?

      朱熹老夫子说过这样一句话: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反思时下企业练功比武缘何“火”不起来的现状,笔者感到与以下两点主要原因有关:
        首先,探索创新没活力。从企业管理层面看,思想认识上的定位失准,导致了行为的失衡,为练功比武“火”不起来埋下了败笔。这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企业对职工队伍技能水平的架构,缺乏整体把握,显得很“随”便。殊不知,现在的职工队伍技能水平架构就像一座‘金字塔’,技术尖子在塔尖,过得去的在塔身,拿不起来的在塔底。
      然而,放眼现实,我们的不少企业在开展练功比武工作时,往往把“发力点”用错了方向,他们只抓“塔尖”,不抓“塔身”和“塔底”的片面做法,恰恰证明了思想认识出现的偏差,是导致广大职工练功比武之心难以燃烧激情的消极因素之一。这种由思想认识上的定位失准,导致了行为失衡的最终结果是:一个企业的技术尖子就那么凤毛麟角的几个人,而绝大多数职工技术偏弱的劣势,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我们知道自己的技能水平很低,本来是想通过练功比武的渠道,好好提高一下,可单位在下发文件时开宗明义规定的“层层选拔”,一到实际操作当中,就被直接点技术尖子的“将”参加征战上级练功比武的‘暗箱式内定’取而代之,大家在心灵深处有一种遭捉弄的感觉。因此,练功比武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兴趣自然就提不起来了。”铁路企业一些位居“塔身”和“塔底”的站段中青年职工的内心独白,就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悉,类似的消极现象,在其他企业也不同程度存在,值得人们去深思一番。
      其次,修炼“内功”有欠缺。从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看,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参差不齐以及敬业精神的缺失,既是制约企业发展的“软肋”,更是羁绊企业练功比武“火”不起来的“病根”。这方面的遗憾是,企业对职工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等结构,没有前瞻性的科学规划,为“嬉”洞开了方便之门。君不见,当下职工队伍里“混”日子者有增无减的趋势,就很能说明问题的症结所在。
      笔者所在的武汉铁路局麻城工务段商城线桥车间即如此。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近百号职工的年龄结构分别是:中年人占三分之二,青年人占三分之一。知识结构分别是:中年职工大多为初中生,青年职工一律是中专及以上毕业生。现在的情况是,中年职工想学、爱学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热情很高,但他们受学历不高、文化程度低的限制,除了冒出个把经验型的技术尖子外,大部分人在练功比武上难以形成气候。而青年职工有学历、有文化、有潜力,可这些“80”后的“时代宠儿”,其身上有一种眼高手低的通病,他们上网聊天是“高手”,练功比武是“菜鸟”,兴趣点压根儿就没建在精通本职业务技能上。于是,日常练功比武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怪象:年龄大的想学又学不进,年纪轻的能学但不愿学。
      那末,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企业练功比武真正“火”起来呢?对此,笔者作了两点相应的思考:
      第一,加强探索创新势在必行。企业管理层要与时俱进地把准练功比武的时代脉搏,对职工队伍的技能水平架构,不妨从思想认识上来个整体的重新定位,牢牢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主要矛盾,大胆否定传统中“约定俗成”的糟粕,将精力聚焦在提高职工队伍技能水平的“塔身”和“塔底”上,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为形成长效机制作必要的探索创新。因为探索创新出思路,探索创新出活力,探索创新出成果。我们的企业只要肯在练功比武方面下真功夫,就能向前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第二,解决结构性矛盾刻不容缓。根据企业职工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以及敬业精神的现状,积极采取分炉设灶、区别对待的举措,按老、中、青三个年龄段职工的真实情况,像举重比赛一样,分轻量级和重量级拟订好难易不一、便于学练的练功比武项目,以月度或季度或年度为周期,组织职工开展竞赛活动,并把职工的竞赛成绩纳入到平时常态化管理之中与经济考核、提升晋级挂钩,引导和激励职工一门心思在岗位成才、业精于勤上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这样,企业的练功比武就会显现想学者有了学的归宿,厌学者有了学的压力和动力的健康向上的大好局面。

李小敏
2008-9-11

邮编:438300
地址:湖北省麻城铁路工务段商城线桥车间党支部
电话:0460-7555(办)
13033795680(手机)
审稿:麻城铁路工务段党群办副主任徐定海

mxl 发表于 2008-9-11 01:09:18

平台各位老师,拙稿刚刚草就,难免粗糙,敬请不吝“拍砖”,在下虚心接受!

银长民 发表于 2008-9-11 10:23:24

殊不知,现在的职工队伍技能水平结构就像一座‘金字塔’,技术尖子在塔尖,过得去的在塔身,拿不起来的在塔底。很形象,分析有理有据。

fyydnz 发表于 2008-9-11 10:28:44

没看到改前的稿子,看现在的稿子分析不错,只是不知现在改稿晚否?

mxl 发表于 2008-9-11 11:09:23

引用第2楼银长民于2008-09-11 10:23发表的:
殊不知,现在的职工队伍技能水平结构就像一座‘金字塔’,技术尖子在塔尖,过得去的在塔身,拿不起来的在塔底。很形象,分析有理有据。
谢谢银长民老师莅临点评。

mxl 发表于 2008-9-11 11:10:40

引用第3楼fyydnz于2008-09-11 10:28发表的:
没看到改前的稿子,看现在的稿子分析不错,只是不知现在改稿晚否?
谢谢fyydnz老师的提醒。

mxl 发表于 2008-9-11 11:24:00

敬爱的夏老师:
您好!
此稿是不是又写晚了?质量是否符合本期主题的需要?我翘首以待您的点评帮助。

mxl 发表于 2008-9-11 14:58:43

欢迎各位老师继续“拍砖”,因我难得有空像今天这样自由支配时间,尽情地在平台聆听大家的教诲。

蓝鹰 发表于 2008-9-11 17:29:14

小敏真行啊!写得挺好的.支持!!!

mxl 发表于 2008-9-11 19:46:30

谢谢蓝鹰老师支持。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跟帖“比武季节议比武”主题]:企业练功比武缘何“火”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