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3-5-26 14:55:21

(药材)安徽医院普遇“人血白蛋白荒” 黑市水有多深?

 安徽医院普遇“人血白蛋白荒”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今天,对我省许多命悬一线的患者来说,这个“问题”集中在一个小小药瓶上,而药瓶里装的是几毫升乃至几十毫升的白色药水——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英文名为“HumanAlbumin”,主要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而引起的休克、脑水肿、肝硬化、肾水肿或腹水等病症,是癌症患者及危重病人的“救命药”。在医院里,一支5g∶25ml规格的人血白蛋白售价209元。然而,如此重要的“救命药”,如今在我省各大医院全面告急。一些病人及其家属四处托关系、找门路,为的就是能获得这么一小瓶药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人血白蛋白如此难求了?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患者家属:最恨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简直比‘神药’还难买!我找遍了所有的朋友,有的还是大医院院长,都说没货。”张芜沮丧地告诉记者。张芜,涡阳县一家医院院长。按常理推测,他不应该买不到药。然而,人血白蛋白却对他说了“不”。

  今年7月,张芜的岳母被确诊为肝腹水。手术非常成功。有着几十年从医经验的张芜知道,下一步就是要给岳母补充人血白蛋白了,可医院没有这种药。怎么办呢?张芜一是想办法从其他医院调剂,二是通过医药公司找药,可所有的回答都如出一辙,“没有库存,连一支都没有。”

  “别提了,这辈子我最恨最恨的药,就是人血白蛋白了。 ”合肥市民岳从富咬牙切齿地从嘴里吐出这么一句话。

  今年年初,远在广东打工的岳从富得知父亲因患淋巴肉瘤性白血病住院。治疗期间,医生说要使用人血白蛋白,并表示:“医院没有货,你们必须自己去买。”岳从富的家人找遍合肥大小医院和药店,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只能寄希望岳从富从广东买到这“救命药”。

  岳从富赶紧到深圳、东莞等地找药,都没有结果。后来,在工友的帮助下,花了1000多元从黑市买回2支人血白蛋白。不过,2支药很快就用完了,岳从富只好再去寻药。尽管许诺了高价,但岳从富的父亲在临终前还是没能等到救命的人血白蛋白。岳从富说,他内心一直对此觉得很歉疚。

  医院药剂科:主任不敢接电话

  攸关众多病患者生命安危的“救命药”,担负着救死扶伤重任的各家医院为何会没货呢?面对众多质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许杜娟向记者大吐苦水:“很多人认为,我们大医院店大欺客,药厂和医药公司都要‘求’着我们。其实,并非如此。为了能买到人血白蛋白救治病人,我们这些大医院甚至要抢破头才行。”

  采访中,不时有电话打进来,但许主任看了看来电显示,始终没有接电话。“实在是不敢接。”许主任一脸无奈地说:“不用接就知道,肯定是病区的医生来索要人血白蛋白了。”

  “我能想象到病区医生所承受的压力,可我这里就库存着那么几支人血白蛋白,即便是供应危重病人,都要通过医院主要领导批字。”许主任说,像安医附院和省立医院这样的大医院还算日子好过的,好歹还有一些人血白蛋白存货,而其他市的医院,甚至连一点点库存都没有。

  医院:药品曾经被截留

  “每个月,我们医院只能进到1500克的人血白蛋白。”一谈到人血白蛋白,安医大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刘丽萍连连感叹“进货难”。

  每个月1500克的药量,这让医院药剂科在安排用药时不得不非常谨慎。刘主任介绍说,这样“宝贵”的药品,医院一般只用在烧伤科和重症监护病人身上。刘主任告诉记者,人体血液中白蛋白的正常含量是40克/升,目前,安医大第二附院只能向含量低于25克/升的病人供药。“从医学角度来看,白蛋白量低于40克/升但高于25克/升的病人,生命体征不会受到威胁,所以在药量有限的情况下,即便是肿瘤患者我们也无法向他们供药。”

  由于人血白蛋白紧缺,大医院好不容易进到的货有时还会被截留。

  安医大第一附院就曾遇上这样的事。医院药剂科许主任向记者介绍说:“厂家生产的人血白蛋白,本来是通过某地代理商供给我们安医大第一附院的,但是我院后来一直没收到这批药,与厂家联合调查才发现,原来这批药被代理商截留了。显然,代理商是想拿到黑市上卖高价。”

  药企:想要药就得搭售

  安医大第二附院药剂科主任刘丽萍介绍说,在她的印象中,出现人血白蛋白紧缺情况已有两年时间了。事实上,除了人血白蛋白,其他几种血液制品同样紧缺,“比如,凝血药物纤维蛋白原各家医院常年没有货。在开展大手术需要用药时,往往要临时面向全国紧急求货。”

  据了解,2005年之前,由于采血不规范现象较普遍,各家制药企业都能获得相对充裕的血源用以生产血液制品。然而,血液虽是生命源泉,但也是多种疾病的传播渠道。自2004年起,全国加强了对采血点的管理。2005年1月,我省专门设立了血液管理中心。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采血程序的更加规范带来的是血液制品产量减少,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级医疗机构“进货难”。

  供需关系的变化,使得一些制药企业在提供人血白蛋白时,要求“搭售”其他药物。安徽铜陵一家医院的药剂科主任介绍说,他们医院在购买人血白蛋白的同时,被要求必须购买免疫球蛋白等药品作为“附加条件”。这位药剂科主任表示,这样的“销售模式”令院方非常反感,却也无可奈何,不少规模小的医院则不得不放弃购买人血白蛋白。

  药商:价格低不愿供货

  一方面,随着采血流程更加规范,制药企业的生产成本步步攀升;另一方面,药品供货商认为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最高零售价过低,不愿多供货。

  记者了解到,仅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便数次调整人血白蛋白的价格。仅以10g∶50ml规格的人血白蛋白为例,2007年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价格为259元/瓶。这一价格迅速引起全国各地药品供货商的“反弹”,在全国多个省份出现了供货商因定价太低而拒绝向医院供货的事件。

  2007年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人血白蛋白价格问题的紧急通知》,将人血白蛋白的价格上调为310元/瓶(10g∶50ml)。但是,“人血白蛋白荒”的情形并未得到缓解。2007年9月28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将人血白蛋白的临时最高零售价上调至360元/瓶(10g∶50ml)。

  不过,这一价格仍被认为过低。一家医院的药剂科主任告诉记者,院方曾埋怨医药公司提供的人血白蛋白量太少,而医药公司销售经理则说:“这药卖给医院是亏本的,国家规定的最高价还抵不上制药企业的生产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医院采购人血白蛋白的价格,基本上就是国家发改委现行规定的最高价,不少医院甚至是原价买原价卖。因此,不少医院对人血白蛋白没有兴趣,少数大医院也仅仅是出于救治病人的需要才少量采购。

  医药公司:采购只为保临床

  医院的人血白蛋白缺货,医药公司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医药公司也在为“无米下锅”而发愁。

  “血源比较紧张,制药企业每月的产量也不固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制药企业会根据当月的产量,对前来采购的各家医药公司实行配额供应。”安徽省医药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陈虎向记者介绍说,医药公司每月能采购到的人血白蛋白数量也不固定。接下来,医药公司又会根据自己当月采购到的数量,给各医院分配。

  同时,医药公司采购人血白蛋白的价格也不菲。“5g∶25ml规格的人血白蛋白,国家规定的最高售价为209元。我们的采购价格基本上也在200元以上。”陈虎介绍说,人血白蛋白还需要冷藏保存、冷链运输,这些成本也不低。因此,医药公司在采购人血白蛋白并向医院供货的过程中,不仅不赚钱甚至可能亏本。“现在,大的医药公司之所以还在做这个药,主要是考虑保障医院临床使用,而不是想着要从中牟利。”

来源安徽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材)安徽医院普遇“人血白蛋白荒” 黑市水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