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中国经济周刊:药商,赌输了便倾家荡产
河北安国,中国“药都”,赌客仍未散场,但胜负已然分明。
如果药贱不如菜,下一轮豪赌已为时不远。
药都赌局
一觉醒来,又亏本上万。
深秋的早晨,老徐头大口地嘬着烟,蹲在门口,看着满仓库的怀山药,久久叹息。
老徐头,57岁,河北省安国市药城大街经销商,从业三十余年,主营怀山药、金银花、草果、川芎、黄连等中药材。
最近三年,老徐头切身体会着“中药赌局”的疯狂,赢和输,都是极致。
2009年,怀山药的价格坐上了过山车,从3.5元/公斤直接飙升到35元/公斤。“一批货多压上十天,赚个七八万的没问题。”老徐头说,那些日子,遍地都是金子。
2010年秋,药城大街上,怀山药的单笔成交价一度炒到了55元/公斤。老徐头彻底蒙了,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极限,他有些后悔:“还是没沉住气,出手太早。”
2011年7月,怀山药的价格逐步回落,刚到32元/公斤,经销商们就一哄而上,家家户户都囤了货,其中也包括老徐头,囤货5吨。
两个月后,怀山药的价格跌到23元/公斤,老徐头眼睁睁地看着,没有出货,因为出货就会赔本,而且,他相信新的波峰就在不远处。
10月,新一季的怀山药上市,最高价——10元/公斤,老徐头没有了选择。
之后的每一天,怀山药的价格都在走低,老徐头知道,“不能再等了。”他开始动用所有关系寻找“下家”,直到半个多月后,一辆来自东北的大卡车停在门口,老徐头出货2吨,8元/公斤,亏本4.8万。
老徐头是幸运的,因为这一天,只有他出了货,附近的经销商都很久没有开过张了。老徐头也是不幸的,因为他剩余的存货——金银花、草果、川芎、黄连跌幅都过半,任何一样的亏损,都超过了怀山药。
“没有不赔的品种,90%以上的中药材都在大跌。没有不赔的经销商,十万以下的不叫赔,赔个几十万上百万的到处都是,关门多少家了。”老徐头满眼血丝,感慨道,“这三年,比我之前的三十年都刺激。”
秋意渐浓,寒冬将至。在素有“药都”之称的河北安国,数千家经销商都在感受着彻骨的寒冷。在安国背后,是整个中药材市场的大萧条,根据全国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综指200)显示,7月至今,从2900左右的高点下行400多点,抛售成风。
“囤”出的亏损
“我们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囤,既是传统,又是新规。
论及传统,在百年前,中药材商户们就会常年囤货,以保证库存充足,药品丰富。“中药讲究的是药方,属于组合产品,缺一味,都不成药,所以要样样具备,就要时时囤货。”瑞安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国贞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论及新规,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的“疯狂”将市场泡沫越吹越大。“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刘国贞笑谈。于是,囤得越多,赚得越多,囤得越久,赚得越过瘾,史无前例的“大囤货浪潮”席卷了整个药城大街,家家户户的库存都膨胀到了极限。
时至今日,囤等于死,在节节落败的中药材市场,“买涨不买跌”的市场规律演绎得淋漓尽致,无论价格又跌破了多少“新低纪录”,成交量都停在了零,因为采购商坚信,还会更低。
浓重的中药味弥漫在整个药城大街,这条大街里户户都是“经销公司”。大户贾强在门口翻晒着西洋参,背后是三大间房子的存货,满满当当。
贾强算了一笔账,5吨佛手,进价120元/公斤,现价50元/公斤,亏损35万;党参3吨,进价94元/公斤,现价60元/公斤,亏损10.2万;五味子5吨,进价58元/公斤,现价13元/公斤,亏损22.5万;西洋参2吨,进价460元/公斤,现价340元/公斤,亏损24万;草果8吨,进价54元/公斤,现价34元/公斤,亏损16万。粗略算来,亏损已过百万,而且随着药价的不断走低,存货无法出手,亏损还在每日剧增。
“前两年赚的钱都砸进去了,我在银行还有几十万的贷款,赌输了,倾家荡产。”做中药生意几十年的贾强从未借贷过,他坚守着“小买小卖”的原则,积累至今,攒下百万家产。可是,去年中药市场的火爆让他备受冲击,在诸多好友纷纷借贷,“玩把大的”的诱惑下,贾强第一次背上了贷款,如今覆水难收,后悔晚矣。
当天,贾强出手了2吨的西洋参,加上雇工装袋、雇车运输的钱在内,贾强亏损近25万,他靠在门口,看着一群人忙忙碌碌,面无表情。这笔交易贾强并不想做,但买家是他的老客户,为了维护关系,他必须“出血”。“以后还要干这行,客户关系断了,就再也接不起来了。”
像贾强这样拼命维持的供应商,在这条街上是绝大多数,但关门大吉,欠款“跑路”的也有好几家,贾强说,亏本上百万,再背有贷款,资金链一断,就是穷途末路。
一群群“公司老板”围坐在门口,讨论着又增加了多少亏损,又跑了哪些债主。据“老板”们估计,这条街上背有贷款的占半数以上,安国市中药材交易的亏损将达到3~4亿元。
“亏损是存在的,但不可能有那么多。”安国市药城管理局局长李世民认为。
“冷暖自知。”贾强说。
后悔的同时,贾强也在反省:“我们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很多商户都坦承,囤积居奇是造成中药材价格暴涨的重要推手。
“商贩、农户、游资、市民都在囤货,全民炒药的结果就是形成市场泡沫,前两年,中药材价格明显是虚高的,现在的暴跌就是理性回归。”中药材天地网总经理刘光辉认为,7月,发改委重点打击囤积居奇敲碎了泡沫,虽然现在的暴跌伴有“阵痛”,“但方向被扭转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了。”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