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1134期】付奎和他“丝丝入扣”的安全标准化班组【修改】
付奎和他“丝丝入扣”的安全标准化班组夏仕美 外出巡检前,走到操作室门口的时候,室外操作员宋宁总是要对照墙上粘贴的 “巡检定装照”,检查自己的劳保穿戴。“安全帽佩戴规范,工装扣子系好了,劳保鞋、耳塞、报话机都齐了,OK,出发!”宋宁在心里说完这些话,才放心地走出操作室,开始这一时间段的巡检。
宋宁是中石化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重油加氢车间5班的一名职工,在该车间,巡检前做这样的对照,已经成了全体职工的自觉习惯。宋宁的班长名叫付奎,付奎要求班组成员在实施安全标准化要求时,首先保证劳保穿戴标准化。
早在2012年12月5日,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名誉会长纪明波在该厂调研时,确定其为中国石化首家创建“安全标准化班组”试点单位,并挑选连续重整车间、重油加氢车间共10个班组作为首批启动班组,付奎班也在其中。
“车间对班前、班中、班后三个阶段,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标准化措施,丝丝入扣,加起来长达32页。我们班严格按照标准去做,全力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争取成为100个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的其中之一,”付奎信心满满。
班前——安全提醒显关爱 上班前一天,13名班组成员总是会同时收到付奎的一条“安全短信”,短信内容是他自己编的顺口溜:“今天休息好,这事很重要;班前不饮酒,安全意识有;途中小心行,红灯面前停;心情要愉快,效率自然来!”
班组职工孙亚楠说,班长苦思冥想好几天编出这条短信,工友们都很感动,如果遇到温度变化大,付奎还会在短信中提醒大家增减衣物。小小一条短信,使职工心里暖暖的。
接班会上,付奎会提醒班员们上岗前再看一遍自己岗位的“HSE职责”, 仔细查看上一个班次现场作业、生产动改和各操作参数变化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接,详细了解,全面掌握装置生产动态。
作为重油加氢车间的“安全责任第一人”,车间党支部书记、安全总监赵长新在班前总要多次强调“安全”,室内操作、室外操作应注意的事项,他总是事无巨细地进行提醒。他说,搞安全就要“婆婆妈妈”。
开完接班会时,职工们已经绷紧了“安全弦”,这根弦是安全生产的前提的保证。
班中——规定动作提技能 付奎规定,室外操作员进行流程动改时,一定要随身携带一张“标准化作业卡”。这张作业卡是车间技术人员提前做好的,上面写清了进行这项操作时每一步应做的“规定动作”。“只要按照标准化作业卡程序去做,这项动改一定出不了错,”付奎介绍说。
室外操作员进行作业时,一定要两人同时出去,其中一人负责监护。除此之外,还要和室内操作员勤联系,确保动改操作无误。副班长李瑞川经常担任“监护”角色,他介绍说“以前职工觉得没必要有人跟着监护,但随着安全标准化概念的深入人心,职工意识转变很大,有人监护就更加安全,这是职工的共识了。”
“其实,标准化的最大好处就是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技能,职工每进行一次操作就重温了一遍作业标准流程,这为职工从容应对紧急突发状况打下了基础,”谈起对“标准化”的理解,赵长新说。
班后——总结讲评鼓干劲 班后会上,必不可少的一项是当班安全工作的总结讲评,由班长负责。
“活动刚开展的时候,总结讲评以批评为主。经过5个多月的标准化训练,班组职工已经明白安全是第一位的,在任何作业前都是先考虑安全,所以现在讲评时批评的相对少一些,主要是表扬,给大家伙鼓鼓干劲。”付奎道出了他的“管理经”。
每个副班,安全学习是第一项内容。厂里还组织了“安全故事会”,让职工们讲出亲身经历过的或是身边人的“安全故事”,付奎说,这种“讲故事”的形式很受职工欢迎。
“随着安全标准化活动的深入,班组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各项室内、室外操作越来越‘标准化’,车间生产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了,”赵长新说。 建议夏老师可以精简些,个见啊!
支持夏老师的稿件,夏老师可以提炼提炼,字数确实有点多 学习老师的文章,做法很好,建议老师再行提炼哈
回 1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已按老师指导,做了修改,请您再不吝赐教。多谢~~发现这里既是投稿通道,更是学习平台。多谢大家对新人的指点。回 2楼(宋洋) 的帖子
多谢宋老师指导,已修改,恳请您再指点!回 3楼(鸿雁) 的帖子
多谢老师指导,我们厂的安全管理文化确实值得一写,只是我水平有限。已做修改,请您再次指导。谢谢 只要努力,一定能上稿,可以多看看这期主题。 有显乱,也找不到新闻切入点和相应的新闻由头。另外觉得不新颖。回 8楼(cmfrjtly) 的帖子
谢谢老师批评。向您学习。我写的是我们厂的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这不是这期主题吗。。我是新人,请您多指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