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硕御月 发表于 2008-9-12 17:32:44

【剖析病因】企业技术比武缘何难“火”?——李小敏

企业技术比武缘何难“火”?

李小敏

      反思时下企业练功比武“火”不起来的现状,笔者感到有以下两点主要原因:
      首先,从企业管理层面看,思想认识上的定位失准,导致了行为的失衡,为练兵比武“火”不起来埋下败笔。这方面的不足表现在,企业对职工队伍的技能水平结构,缺乏整体把握,显得很随便。殊不知,现在的职工队伍技能水平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技术尖子在塔尖,过得去的在塔身,拿不起来的在塔底。
然而,放眼现实,我们的不少企业在开展技术比武工作时,往往只抓“塔尖”,不抓“塔身”和“塔底”,从而导致广大职工难以燃烧学技比武的激情。其最终结果是:一个企业的技术尖子就是凤毛麟角的几个人,而绝大多数职工技术弱的现状并未得到改变。
      我们本想通过练功比武好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可单位在下发文件时开宗明义规定的“层层选拔”,到实际操作中就变成了直接点技术尖子参赛了,哪里轮得着我们?此话令人深思。
      其次,从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看,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参差不齐以及敬业精神的缺失,既是制约企业发展的“软肋”,更是羁绊企业练功比武“火”不起来的内伤。企业对职工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等结构没有前瞻性的科学规划,许多职工看不到自己参加技术比武的前景和出路,所以也就懒得参加, “混”日子者有增无减。比如,笔者所在的武汉铁路局麻城工务段商城线桥车间,近百号职工的年龄结构分别是:中年人占2/3,青年人占1/3。知识结构分别是:中年职工大多为初中生,青年职工一律是中专及以上毕业生。现状是,中年职工想学却受学历不高、文化程度低的限制,除了个把经验型的技术尖子外,大部分人在练功比武上难成气候。而青年职工有学历、有文化、有潜力,可这些80后们上网聊天是“高手”,练功比武是“菜鸟”,兴趣点压根儿没在练功比武上。以致年龄大的想学没门,年轻的有门不进。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企业练功比武真正“火”起来呢?笔者作了两点相应的思考:
      第一,企业管理层要与时俱进地把准练功比武的时代脉搏,对职工队伍的技能水平结构,不妨从思想认识上来个整体的重新定位,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将精力聚焦在提高职工队伍技能水平的“塔身”和“塔底”上,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为形成长效机制作必要的探索创新。
      第二,根据企业职工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以及敬业精神的现状,采取分炉设灶、区别对待的举措,按老、中、青三个年龄段职工的真实情况,像举重比赛一样,分轻量级和重量级拟订好难易不一、便于学练的练功比武项目,以月度或季度、年度为周期,组织职工开展竞赛活动,并把职工的竞赛成绩纳入平时常态化管理之中与经济考核、提升晋级挂钩,引导和激励职工一门心思在岗位成才、业精于勤上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这样,企业的练功比武才会显现想学者有学的归宿,不愿学者有学的压力和动力的健康向上的好局面。

fyydnz 发表于 2008-9-12 17:35:16

祝贺并学习!

zhangdenze 发表于 2008-9-12 17:35:57

祝贺祝贺!!!

汪东亚 发表于 2008-9-12 17:37:01

祝贺祝贺!!!

szy_001 发表于 2008-9-12 17:43:27

mxl 发表于 2008-9-12 18:06:39

谢谢fyydnz老师的嘉勉!“热点聚焦”我连聚了三次,今儿总算聚准了“焦点”。因此,我恍然大悟——要上稿,每周一的“编采互动”是必读。

mxl 发表于 2008-9-12 18:07:39

引用第2楼zhangdenze于2008-09-12 17:35发表的:
祝贺祝贺!!!
谢谢鼓励!

mxl 发表于 2008-9-12 18:08:25

引用第3楼汪东亚于2008-09-12 17:37发表的:
祝贺祝贺!!!
向东亚老师学习。

mxl 发表于 2008-9-12 18:09:21

引用第4楼szy_001于2008-09-12 17:43发表的:

向szy_001老师学习。

mxl 发表于 2008-9-12 18:12:25

引用第5楼刘浩军于2008-09-12 17:44发表的:
热烈祝贺
向刘版主学习,向刘版主致敬,并通过您转达我对夏老师的无比敬仰。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剖析病因】企业技术比武缘何难“火”?——李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