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农)边境线上的虫草商人
次仁罗布一身盛装,笑吟吟地等在自家院门口。
对于四口之家来说,这处院落显得过于宽敞。次仁罗布却说:“不大,不大。里面开着商店,院子大些可以给来这里的不丹商人展示我的经济实力。”
次仁罗布这处近400平方米的院落建于2010年,总共花费70余万元,其中,国家安居工程补贴15300元,补贴虽不算多,但给了他起建新居的动力。
喝完两杯酥油茶之后,次仁罗布特意邀请我们去参观他原先的住房——一处低矮的两居室平房。
“这都是因为赶上了好时代,生意比较红火,尤其是前几年开始,虫草价格涨得快。”次仁罗布说。
次仁罗布的家就在色乡曲吉麦三村,在离不丹国最近的边境线上。
“因为是在边境,这一带村民很早就有与不丹人做生意的传统。”色乡人大主席曲扎介绍说。
1995年,20岁出头的次仁罗布在家放牧,边境人天生的生意头脑使他在放牧之余卖起了牲畜,平生第一次挣到了600元钱。从此他认定,做生意才能真正发家致富。
他与妻子白玛色珍商量,把30多平方米的两间房子再隔出一间,开了间小商店。
“全部商品也就装满一头牦牛的驮囊,但精打细算后,还是有利润。”次仁罗布回忆道。
1997年8月,次仁罗布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机会。他和另两位村民,代表全村前往不丹国买种牛。
其他两位同伴只带着干粮空手而去,次仁罗布却怀揣2000元现金,还把自家商店里的商品大多驮了过去。
“货全部卖完后,用600元买了一只珍贵的木碗,其它钱全部用来收购虫草。”次仁罗布边说边给我们展示他的‘战利品’——一个里层用银镶裹的木碗,藏语称“杂巴”木碗,据说属木碗中的极品。现在有人出价上万元,但次仁罗布已经把它作为非卖品,供在客厅正中的藏柜之上。
此次不丹之行,次仁罗布不仅赚到了钱,最重要的是与不丹商人建立了合作关系。从此,次仁罗布多次往来于边境线上,用辛勤的汗水把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越发殷实。
2004年8月,对次仁罗布来说,终生难忘。
那一年,他从不丹收购了近200斤虫草,从中挑选出最好的40斤,打包去拉萨寻求更好的价格。几番商谈下来,以30万元卖给了一位藏东来的商人(不丹虫草个头小,价格较便宜)。
虫草交给了对方,待到收款日期时,这位商人却从人间“蒸发”了。次仁罗布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有点天旋地转。”
他报过案,也找了相关熟人多方打探,却始终没有找到那位商人的确切行踪。
3年之后,那位商人却通过“老二所”(拉萨市北京东路新世纪酒店对面的旅馆,也是次仁罗布多年来在拉萨的落脚点)的老板,给次仁罗布分两次还来了总共10万元。
否极泰来。事业处于低谷且深受打击的次仁罗布,在2005年,遇到了一位“贵人”——中国农业银行色乡营业所边琼扎西主任。
边琼扎西十分同情次仁罗布的遭遇,亲自来到次仁罗布家,不仅鼓励他,还利用各种优惠政策,为次仁罗布总共放贷60万元。
手里有了资金的次仁罗布立即振作了起来,恰逢那年不丹虫草大丰收,虫草价格又一路飙升,加之销往不丹国的日用商品销量也大增,次仁罗布赚得盆满钵盈。
“当年就还完了贷款,还净赚了20多万元。”次仁罗布得意地说。
几年下来,次仁罗布的虫草生意越做越顺,只是后来因为出现了一点纠纷,对方对民间边境贸易加强了管控,出入边境做生意没有原来那么简单。
“问题不大,我已经跟不丹商人建立了较为牢固的合作关系,我们现在是通过电话订货,然后在两方政府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交易。”次仁罗布说。
色乡人家
主题词:
山南地区洛扎县;色乡曲吉麦三村;色卡古托寺;边境贸易
历史与特色:
色乡因色卡古托寺而名声在外。色卡古托藏语意为“九层公子堡”,其中,“色”就是“公子”之意。传说该寺是米拉热巴尊者为其师玛尔巴大师的公子达玛多德修筑的。当年玛尔巴大师为了除净米拉热巴的恶业,让他独自修筑完成。其中的种种曲折故事,广为传颂。色卡古托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2008年,国家投资2500万元,对其宫殿及壁画进行维修、保护,改造了供电系统,为高层建筑安装了避雷设施,还整治了周围环境。
在色卡古托寺南面的大山山腰处,是洛卓瓦龙寺。这里是玛尔巴大师修行成道之地,可以说是噶举派的发源寺。除此之外,色乡还有闻名全藏的拉普温泉。每年春秋两季,到这里洗浴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色乡的另一独特之处,是地处边境线上。对于生活在色乡的人来说,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和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里的民间边境贸易更趋活跃,这给当地农牧民带来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来源西藏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