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3-6-2 14:55:47

(药农)被虫草改变的玉树乡镇




玉树人的日子只围绕着两件事展开,一是冬虫夏草,一是藏獒。


5月29日,青海玉树巴塘乡附近的群山中,藏民罗珠与妻子索南求措抱着三个孩子,28岁的罗珠当天挖到6根虫草,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收成。




  玉树最大的冬虫夏草交易市场就在结古镇格萨尔广场边。说是市场,其实这里连个正式的摊位都没有,人们把折叠床或是一块木板展开,摆在一家商贸城前面,就开始了虫草交易。这里不仅有全世界最好的冬虫夏草,据说还有世界上最好的藏獒。

  身体周刊记者 石毅

  玉树人的日子只围绕着两件事展开,一是冬虫夏草,一是藏獒。

  结古镇的牦牛广场周边,还是一片蓝色的救灾帐篷,早上偶尔会有人牵着自己的藏獒来这里寻找买家,更多的时候,买家会通过中间人或是贴满街头的广告找到藏獒的主人。

  自地震以后,结古镇面目全非。如今这里街道两边都是建筑工地,人、车、狗都混杂在尘土里,如果你以为藏区总是纯净得让人心醉神迷,那就要到结古镇补补课了。人们在建筑工地上没日没夜地干活,过了10月,气温太低,这里所有的事宜都要停下来,有的玉树人会干脆到西宁住上三四个月,待到来年开春,再回到玉树。

  就像人们相信这里有全世界最好的冬虫夏草一样,据说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好的藏獒。许多玉树人等不及搬进新居,已经开始在帐篷里挪出地方,养殖起藏獒。

  再有本钱一些的玉树人,把养殖场搬到了高速路边。在那里搭上帐篷,再弄上围栏和特制的铁笼。那一只只体型硕大的藏獒,正等待着独具慧眼的买主,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人民币,昭示它们的价值,将它们从高原带走。

  结古镇的格萨尔广场也是一片狼藉。格萨尔这位征战沙场的王,如今和他的战马雕像被困在建筑工地的围栏中,俯瞰着这不再熟悉的县城。

  一块木板卖虫草

  玉树最大的冬虫夏草交易市场就在格萨尔广场边。说是市场,有些言过其实。这里连个正式的摊位都没有,人们把折叠床或是一块木板展开,摆在一家商贸城前面,就开始了虫草交易。

  即便现在结古镇只有临时的“板房宾馆”供外地人住宿,但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还是挤满了全国各地来淘金的人。皮肤黝黑、穿着长袍的可能是本地人,戴着白帽子的是回族人,还有许多中药行的采购者、中间商,一个个都守在玉树。

  历史上,玉树一直是青海西宁、四川康定和西藏拉萨之间的贸易集散地。川西的茶叶要在马背上翻越崇山,到达结古,再由结古出发,运输到青海南部蒙藏族聚居区和西藏拉萨。“茶马互市”繁荣了玉树。这里的历史书上记载,到民国时,结古有商户200多家,其中有来自四川、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的商人,甚至还有经拉萨从印度进口到玉树的货物,也经这里流通至青海各地。

  在藏语里,结古就是集散地的意思。只是我问了几个玉树藏族的年轻人,他们都已经不再了解这段历史。

  来往的商贾丰富了藏区的生活。在玉树的街头,可以看见以“英皇国际”、“天上人间”等命名的俱乐部。据说等冬虫夏草都挖好了,街头、商店、餐厅、俱乐部处处都是荷包渐鼓的人,连现在通畅的大街都会拥堵起来。

  买卖待价而沽

  眼力好的虫草商,上一秒还在无所事事,一看见可能的顾客,立即就迎了上去。有的藏民,刚从山上下来,手指甲里还满是泥土,便拿着虫草来交易。收购的人雇上几个人,用软毛的刷子,一根根剥去黑泥,还原虫草本来的样子。

  这东西在藏民手里,就像是股票一样,人们听说价格上去了,就从家里翻箱底,拿出一些到市场上卖。若是价格下跌,大伙儿宁愿先存着,晒干了的虫草,在常温下至少可以保存一年。只要别等到下一年新的虫草上市,旧的虫草就能等着待价而沽。

  一个刚从山上下来的人带来了50来根冬虫夏草,这些虫草大部分都还没有剥掉泥,这个人径直走到闽布江才的摊位前,闽布只看了一眼他手中拿出来的几根,就开始用藏语谈起价格来。

  我在西宁的虫草交易市场见过回族人议价,通常都要对外人保密。但是藏族人更直接,他们甚至不介意十几个人在一旁围观。

  这些虫草很快以每根48元钱的价格成交,闽布的助手正在清点数量,他就从一个黑色的腰包里掏出一叠现金,做了支付,又在一个翻皱了的本子里记下账。

  在冬虫夏草大量上市的时候,这里的交易者每天都要准备大量的现金。没有人知道这里每天进出的财富价值几何。这些交易都算是私下里进行的,不通过任何公司的账户,政府也没有办法进行监管。

  我问闽布会以什么价格出售这些虫草,他笑答:“我们其实赚得很少,一根几元钱,跟你们大城市的商店不能比。”

  闽布还有一宗生意,除了虫草,他每年都要去到印度德里,在那里采购印度的布料,再进口到西藏和青海。

  他的亲戚这个时候也在山上挖虫草,小时候他也曾漫山遍野地跑。“太辛苦了,我们这里患关节炎的人多,都是因为天天趴在地上挖虫草。”这是他下决心要兼营其他生意的原因。镇上的年轻人,大多像他一样,长大后就不愿再上山。

  藏獒和虫草

  在市场的角落里,两个人正把虫体断成两截的虫草用细竹签穿起来,对过往的人毫不避讳。如果不这么做,这些虫草就会一文不值。

  在听过了这个行业中许多离奇的做假方式后,30岁的玉树人仁青求陪跟我说:“藏族人不做假,做假会遭报应,顶多是有人用竹签来穿条,不比用胶或者金属给虫草增重,牙签至少不会污染虫草。”

  仁青曾经给青海某家大型的冬虫夏草药厂工作,在采购部,他见到了各式各样的造假方式,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还是藏族的牧区民风淳朴,造假的少,也没那么先进的科技,有这工夫,还不如山上再多挖几根。

  在西宁的药厂上了几年班后,他又回到玉树。他的老板说,“小伙子上着上着班就不见人影了,他是个浪漫的人,还是让他回去做个供应商吧。”

  就这样,仁青又回到了玉树,打算和几个发小,一起从事冬虫夏草收购,然后再卖给自己的老东家。

  他隔三差五地跑到虫草交易市场来打探市场价格,我问他,别人都在收了,你为什么还没动静。

  “现在价格不稳定,还不知道产量怎么样,等再过一段时间价格稳定了再收。”

  本地人自有本地人的优势,到时候,仁青就会和朋友们开着车,提着现金,从玉树(县)到杂多,从杂多到称多,直接到牧区去收。那才是他们看中的渠道。

  仁青果然是个浪漫的人,打几个电话就招呼来一帮朋友,跑到草原唱歌喝酒,喝醉了,大家就找个地方,睡一觉,醒来继续在一起。他说,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和朋友相聚,然后才是卓玛(藏族对女子的称呼,也指藏族女神),才是玉树人的虫草和藏獒。

  仁青的朋友个个都养藏獒,他自己也养了几只,地震以后就送到了草原上亲戚家,不在县城里养了。

  他的朋友曾经以天价500万的价格卖出了一只藏獒,然后这笔钱,一部分捐了寺院,一部分盖了新房。

  仁青的生意虽然没有做那么大,但靠着卖虫草和藏獒的钱,他也可以给家里盖更大的房子。地震以后,他们每家每户分到面积80平方米的重建房。仁青又投入了几十万元,打算改造成一层商铺、二层住户的两层藏式楼房。

  我问他什么样才是最幸福的生活。

  仁青说:“城市的人想得太多,我们不多想,现在就很好。”

来源东方早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农)被虫草改变的玉树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