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在广州:小北路上的非洲商人
穆萨上午的工作非常忙碌,查看和回复客户电子邮件,安排公司当天的业务,查看物流进度,回复客户订单及回应各种业务咨询往往让他连续数小时难以离开办公室。原标题:"非洲人在广州"系列节目之三:小北路上的非洲商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律德伦)早上八点三十分,正值广州早高峰时段,拥挤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于车流之间,行色匆匆地奔向各自的工作地点。与中国其他城市所不同的是,在这些来来往往的行人之中夹杂着不少黑皮肤、卷头发、大眼睛的非洲人。他们与广州人一道井然有序地排队等公交、乘地铁、过马路,熟练地使用着“羊城通”(公交卡),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外貌而享受到其他行人的“注目礼”。
来自肯尼亚蒙巴萨的穆萨也是这些非洲人中的一员,自打七年前到广州,每天早上的这个时间他都会从住处出发,前往自己办公室上班。
小北路地铁站人流拥挤,其中不乏像穆萨这样的非洲面孔。为了方便生意,在广州经商的非洲人主要聚集在越秀区小北路和三元里周边的社区,围绕着主要商圈向外围分布。和大多数在广州的非洲人一样,穆萨办公室的地址也选在越秀区的小北路。
时钟指针指向上午九点钟,穆萨一如既往准时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穆萨曾是肯尼亚空军的一名飞行员,退伍后听说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数机遇,于是在 2005年1月来到中国寻找商机。历经十个月在香港、深圳、北京、上海等多个大中城市的实地考察之后,经一个尼日利亚朋友的介绍,穆萨来到了广州,并最终决定在此开创自己的事业。于是,承载着穆萨希望的泰勒物流有限公司就在这间十多平米的办公室里诞生了。
“我的生意伙伴和客户是在广州结识的,几乎所有的非洲商人也都选择在广州做生意,这是一个商业城市,所以我决定把总部设在这里”
位于怡东大厦二楼的清真弘汇西餐厅,是一家由非洲穆斯林经营的清真餐厅,餐厅一角专门为穆斯林兄弟辟出了一块铺着地毯的礼拜专区
广州,历来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口岸,在历史上就曾与非洲国家有着密切的人员交流和贸易往来。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利用自己独特的区域和交通枢纽优势,依托强大的珠三角制造业和城市群,吸引了大批非洲商人来此寻找商机。根据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梁玉成博士的调查和分析,现在广州长期经商的非洲人已有二到三万人之众。他认为非洲人在广州经商为中非之间开辟了一条除政府间经贸往来之外的民间商贸通道。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他们,尤其我们产能过剩,他们没有生产能力,他们有原材料。和非洲的关系,不仅是他们需要我们,实际上我们更需要他们。”
像其他非洲商人一样,穆萨开始也只是从事服装、电子、汽配及日用品等进出口贸易,但随着越来越多非洲商人和中国外地商人的涌入,穆萨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日趋增大,他开始对自己的业务进行调整。在随后的几年中,穆萨逐渐将业务拓展到矿石进口、机械出口及非洲投资业务咨询等方面。
“这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竞争加剧而变化的。我2005年来的时候,广州市甚至是广东省内都没有几个会说斯语的。但是现在说斯语的非洲人处处可见,甚至许多中国人通过和我们打交道自学了斯语。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开公司,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这使我认识到必须运用你所学,能人所不能,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依托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势头和广州不断开放宽松的商业环境,穆萨的物流公司迅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业务从肯尼亚的内罗毕和蒙巴萨拓展到了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穆萨说,想要在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需要及时应对市场变化,还需要每天勤奋的工作。
赵丽卿女士在广州三年时间里和三十多位非洲商人有过贸易上的往来,她说,非洲人的热情、诚信和善良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午的工作异常忙碌,查看和回复客户电子邮件,安排公司当天的业务,查看物流进度,回复客户订单及回应各种业务咨询往往让穆萨连续数小时难以离开办公桌。穆萨的两部手机不时地嗡嗡作响,电脑上的通讯软件也在不停的闪烁,示意着又有新的消息等待他的回复。
转眼已是下午两点钟,穆萨接到了一个来自中国生意伙伴的电话,她要就向中东出口机械的相关事宜与穆萨进行商谈。时间紧迫,穆萨来不及吃午餐就赶到了位于小北路怡东大厦二层的丽卿贸易公司。
丽卿贸易公司的老板赵丽卿女士来自河北,她在广州做生意短短三年时间里和三十多位非洲商人有过贸易上的往来。非洲人的热情、诚信和善良给赵女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曾经有一个非洲客人让我帮他采购过电脑配件,后来他回国了就没有了联系。原来有一天,他丢失了我的联系方式,他就通过各个渠道打听我在不在广州,在网上给我留言,我又恰巧那段时间没有上网。其实他就是出于朋友的关心,后来联系上之后,我以为他是不是需要我帮忙采购什么产品,他说我只是想知道你是不是安全。”
晚上七点。约见了几个客户之后,穆萨又再次回到了小北路上的怡东大厦,和非洲同乡们共进晚餐。
清真弘汇西餐厅位于怡东大厦的二楼,是一家由非洲穆斯林经营的清真餐厅,能容纳四十位左右顾客同时就餐。餐厅一角还专门为穆斯林兄弟辟出了一块铺满地毯的祷告专用区域。
每逢饭点,餐厅里都坐满了来自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每晚下班后穆萨和他的非洲朋友们也会聚在这里共进晚餐,聊聊家乡的轶事,交流一下生意经。
近年来,非洲人经济在广州逐渐成熟起来,非洲餐馆、理发店、音像店在小北路一带随处可见,非洲人服务非洲人的情况越来越多,让他们在广州更加拥有归属感。
不知不觉间已经十点钟了,穆萨已经忙碌了一整天,但他并不准备回住处休息,由于和肯尼亚蒙巴萨老家有五小时的时差,他还要回办公室处理一些业务,并和远在家乡的亲人通话。
离家七年,在广州的生活有苦也有甜。穆萨表示,将来他的生活和工作重心依然会在广州。
“对我来说,中国就是我的祖国,广州就是我的故乡,我甚至比一些广州本地人都要了解广州。我会一直在这里生活下去的。”
来源国际在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