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3-6-2 15:07:04

(药农)拉萨虫草业 让人欢喜让人忧

在拉萨市虫草市场中,临夏人是一支最活跃的力量。

  全国第二大虫草集散地

  在拉萨市采访时,恰逢藏族的萨嘎达瓦节,从凌晨开始,前来这里“转经”的藏族同胞络绎不绝,一到上午9时许,东孜苏路两旁的虫草、土特产品店铺全部开张,买卖虫草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这就是拉萨市最主要的虫草集散地,也是仅次于西宁的全球第二大虫草交易市场。据在这里从事虫草交易的商户介绍:常年在这里从事虫草交易的人数有4000--5000人,其中80%以上的都是临夏人,而在热孜东路及其附近的上百家虫草、土特产品店中,除三四家外,其余全是由临夏人开办的。

  在西藏自治区,除阿里地区外,那曲、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6个地(市)所属的40个县都有虫草资源。据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介绍:全区虫草年产值达30亿元左右。资料表明,在西藏虫草产区虫草收入占农牧民收入的60%以上。

  虫草交易临夏人唱主角

  据“忠义土特产”店负责人马哈三介绍,2009年前东孜苏路没有一家虫草或土特产专营店,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但临夏人在这里从事虫草交易的时间都比较长。

  从1986年就开始到拉萨经商务工的马他黑是较早介入虫草行业的临夏人之一。他说,他刚到拉萨的那几年,就有临夏人在做虫草生意,但由于虫草价格不高,专门做虫草生意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临夏人从事的都是百货、布匹、化妆品、地毯、家电、副食之类的生意。到1999年,随着虫草价格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临夏人看到其中巨大的商机,纷纷步入这一行业。他也是在这种情况下由百货转入虫草行业的。

  到如今,不仅东孜苏路上几乎所有的店都改装成了虫草、土特产品店,而且整条街都变成了虫草交易市场。与西宁勤奋巷市场一样,临夏话是这里标准的商业用语,临夏传统的交易方式——“捏手”也成为最流行的“讨价还价”的方式。不同的是,来这里交易的人们所带的虫草数量普遍较多,一次交易十斤以上的比较普遍。

  两旁的店铺面积都不大,基本上都在10——20平方米,布置的格局也基本一致,前半部是柜台、货架,陈列着礼品装的虫草、藏红花、松茸、贝母、天麻、灵芝之类的土特产品,在柜台台面上则用玻璃容器盛装着不同等级的虫草样品;后半部分则是兼作休息室和储藏室的小隔间。里面都有用来装虫草的保险柜和保险箱。

  马他黑的店铺里有2个保险柜,据他自己介绍,他在这里算中等水平,去年销售虫草1000斤,交易额约5000万元,今年交易量更大一些,估计能完成交易额上亿元。

  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虫草交易需求,新建了拉萨顺兴虫草交易中心。该中心有60多个铺位,记者采访时,已有30多户入驻。据该市场商户介绍:除3家藏族和2家四川商户外,其余全是临夏人。因为虫草行业的特殊性,该中心安装了监控器,配备了保安,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以确保商家的安全。为确保虫草质量,该中心还专门安装了一台X光机,要求交易中心所有店铺购进的虫草必须经过X光机的检测,消费者购买虫草后,如果不放心,也可以用X光机进行检测,掺假的虫草当场可以被检测出来。

  在拉萨虫草零售市场上,临夏人也占绝对优势。位于朵森格路的“白克虫草”是西藏白克商贸有限公司旗下的门店,据负责人马白克介绍,在宇拓路和朵森格路有大大小小的虫草、土特产专卖店近200家,其中临夏人开的占了近一半。另一半店铺由四川、浙江等地客商所开。

  他说,在整个拉萨虫草市场的收购领域,临夏人占优势,基本控制了从产地收购到集散地收购的整条收购链条,而在销售渠道方面四川人、浙江人则占优势。

  马白克是拉萨市场临夏虫草客中的佼佼者,在那曲和东孜苏路都有专门收购虫草的门店,已形成了收购、批发、零售一条龙,在拉萨虫草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据马白克介绍,他的销售主要靠回头客,目前,每月零售虫草90多斤,加上批发,年销售额1吨左右。


 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

  为什么在拉萨会有那么多临夏人集中在虫草行业?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这主要是受虫草行业高额利润的驱动。

  据了解,一般的虫草店一年挣几十万元,规模大一些的能挣一两百万元,甚至更多。

  正因为这样,许多做过虫草生意的人,让他再去做别的生意,他都看不上眼。在东孜苏路与人合伙开虫草店的马二不拉黑麦15岁就开始做虫草生意,已经有25年的从业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让他血本无归,而且还背负了50多万元的外债。痛定思痛,他认为,只有在虫草行业继续打拼,自己才有可能重新崛起,事实也正是如此,通过短短两三年的努力,如今,马二不拉黑麦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手头也重新积累了一些本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现在一下子吃进几十斤虫草,资金上不存在什么困难。

  常言说“风险与机遇并存”,高回报往往伴随的是高风险,虫草业行情的波动也暗含着巨大的风险。据马一不拉黑麦介绍:一般来说,在10笔虫草交易中,至少有3笔是亏损的。他说,虫草本是一种奢侈品,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一旦出现经济危机,价格立马大跌,整个行业都得蒙受巨大损失。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那一年,对整个虫草行业来说是一个黑色的记忆。马二不拉黑麦那次就亏损了680万元,他的一个朋友亏损了900多万元,亏损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更是多得不计其数。

  除了行情波动的风险之外,第二种风险就是信用风险。众所周知,虫草行业资金占用量比较大,十几斤虫草需要上百万元的资金。为适应这种情况,虫草行业的收购、出售环节中,提供商业信用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每个店铺基本上都有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的欠款或应付款。一笔虫草交易完成后,付款时间少则延迟一周,多则半月,甚至一月以上。

  这种延迟交款行为一旦遇到行情大幅下跌的状况,就极易产生大的风险,一些缺乏诚信的买家可能携带虫草“人间蒸发”,给卖方造成巨大损失。

  虫草行业的第三种风险是虫草本身高昂的价值也极易成为一些人诈骗的目标,而在拉萨从事虫草生意的绝大多数临夏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往往吃亏上当。对此,白克虫草的老板马白克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说,拉萨市某单位一工作人员盗用单位的公函从他那里赊欠了150万元的虫草,然后低价出售,大肆挥霍。他发现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追回了80多万元,其余70万元打了水漂。

  在拉萨采访时,正值州商务局和临夏州政府驻拉萨办事处正在张罗筹建拉萨市临夏商会,此事引起了这些虫草经营户的普遍欢迎。他们希望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由商会或办事处出面协调,降低风险。

  为了分散投资风险,一些目光长远的虫草经营者已经开始将资金转向其它领域。据西藏河山商贸有限公司土特产分公司负责人马建明说,由于缺乏好的项目和政府引导,目前西藏虫草客商转移资金的主要方向还是临夏的楼市、地皮和商铺。

  但仍有不少人仍然迷恋于虫草市场的高额回报,将全部资金都投放到虫草领域,拉萨虫草市场仍然集中了大量临夏生意人的资金。


来源民族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农)拉萨虫草业 让人欢喜让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