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农)港澳流动渔民:一群走私信报的重要线人
港澳流动渔民是活跃在深圳和港澳边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同时具有香港或澳门和深圳市(蛇口、盐田、南澳三渔港之一)户籍的港澳渔民。在建国之前,这些流动渔民就为中国革命作出过独特的贡献。在如今的和平年代,现在海岸线上的很多案件线索和走私信报都来自流动渔民。为了能更好地管理和服务好这个特殊群体,深圳边防支队设立了海上工作室,24小时服务于往来深港两地的香港流动渔民本报记者游春亮
本报实习生惠珍
蛇口港采访香港流动渔民
深圳赫赫有名的渔港――蛇口避风塘与香港新界西部的屯门隔海相望,距离仅有几海里,从避风塘的此岸可肉眼清晰看见香港彼岸的汽车穿行在楼房包围着的街道及繁忙渔港。
在避风塘码头的一角,一幢两层高的白色小楼与蓝色大海形成了鲜明对比,显得尤为醒目。这幢小楼既是深圳边防支队蛇口边防工作站执勤工作室,也是“渔民休息室”。驻守深港边境线上的边防官兵就是在这幢小楼里,守卫着渔港安全,24小时服务于往来深港两地的香港流动渔民。
6月1日,记者来到深圳蛇口避风塘码头,在边防工作站与执勤官兵一起执勤,并实地采访了往来于深港两地的香港流动渔民。尽管眼下已进入南海伏季休渔期(5月16日至8月1日),但仍有零星几艘渔船往返于深港交界的空旷海面上。
当天11时许,骄阳似火。空旷的海面上,一艘编号为粤深圳15016的小型渔船缓缓地从香港海域驶来,还未靠岸,船上的香港渔民便在离码头还有数十米的距离开始招手示意。蛇口边防工作站的执勤工作人员周晓生早已在岸边等候。渔船靠岸后,周晓生对渔船进行了一番查看,渔民也将《出海船舶户口簿》和《出海船民证》给其检查。“这条渔船是在香港挖蚝归来的,对渔船检查主要是查看有没有违禁物品,然后再看看渔民的证件有没有过期。”周晓生向记者作了简单的解释。
话音刚落,一条编号为深蛇5543的白色渔船徐徐驶了过来,渔船刚一靠岸,另一名执勤工作人员胡东亮敏捷地跳到船上,对渔船和证件一一进行了检查。整个检查过程也就短短的几分钟,正是这几分钟,让渔民们深切感受到了边境线上的变化。
在蛇口边防工作站“渔民休息室”里,一位50多岁的香港渔民陈志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陈志强告诉记者,他做渔船运输工作已经30多年了,每天往来于香港与蛇口两地,现在自己已经有两条渔船了,忙的时候每条渔船有七八名渔工。每天早上,他开船在香港仔一带或离香港岛更远的海域收购渔货后便运送到深圳。渔船离开香港时,接受了香港水警和海关的检查,进入深圳时也要接受检查。近20年来,他感觉蛇口这边的服务和治安环境日新月异,越来越好,也亲眼目睹了蛇口避风塘从荒凉的海滩变成了今天深圳最大的渔港之一,从前的边防工作检查繁琐、耗时,现在几分钟就能搞定,边防服务水平提高了很多。“就在今年年初,见我们渔民忙得不可开交,边防官兵还主动帮我们冲洗渔船,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暖暖的。”
“我们会继续做好‘爱民固边模范渔港’的工作,给香港流动渔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蛇口边防工作站副指导员汪明如是说。
流动渔民在深圳的“家”
深圳市港澳流动渔民是指同时具有香港或澳门和深圳市(蛇口、盐田、南澳三渔港之一)户籍的港澳渔民。虽有着“双重户籍”,但因香港流动渔民大都在香港居住,所以他们在深圳有什么困难都会向港澳流动渔民协会寻求帮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依赖,也将渔民协会当成了自己在深圳的又一个“家”。据了解,目前,深圳市共有粤港流动渔船1200多艘,香港流动渔民3400多人。
记者从深圳南澳港澳流动渔民协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叶建林口中了解到,解放初期的港澳渔民并没有“港澳流动渔民”这一称呼,沿袭历史习惯,他们一直在南海渔场捕鱼,在香港、澳门和内地之间自由往来。1952年开始,南海渔民入了“社”,后来成了公社社员,而没有入社的渔民继续流动在港澳和内地的渔场、渔港之间,被称为“港澳流动渔民”。五十年代初,广东沿海开始实施边防管理,港澳流动渔民的往来自由受到限制。中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很快针对港澳流动渔民的特殊性制定了特殊政策,不但允许他们可以继续在南中国海进行捕捞作业,而且允许他们可以继续在港澳和内地自由往来,成为“双重户籍”的群体。与此同时,深圳市各渔港港澳流动渔民协会相继成立,负责对在深圳市渔港入户港澳流动渔民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港澳流动渔民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港澳流动渔民不仅为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传送情报,运输弹药、人员,甚至还把自己的子弟送到抗日战场,奋勇抗敌;为了解放海南岛、万山群岛,港澳流动渔民更是挺身而出,出人出船,踊跃支持;新中国成立后,港澳流动渔民自觉成为了‘清剿海匪’、‘防外逃’、‘反偷渡’、‘反走私’的边防哨兵,成为我国海边防的一道坚固防线。”说起港澳流动渔民,叶建林滔滔不绝。“直到现在,港澳流动渔民和边防官兵仍然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该协会5年一度的理事会选举中,782名香港流动渔民代表联名推选南澳边防工作站教导员曾尚宏担任该协会副会长,这是该协会自1962年建会以来第一次有一名非流动渔民被流动渔民推选为协会副会长。”
融洽的警民关系
享有“深圳夏威夷”之称的深圳市南澳镇位于大鹏半岛的最南部,与香港的平洲岛遥相呼应。其海岸线从称头角到海柴角绵延52公里。南澳外的大鹏湾风景秀丽,渔业资源丰富,此时正是南海伏季休渔期,大大小小的海上作业渔船已安静停靠港湾。
5月31日,记者驱车来到南澳边防工作站采访时,曾尚宏对于如何管理好这条海岸线上的香港流动渔民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渔民是边防管理的对象,更是服务的对象。”
曾尚宏告诉记者,为了能更好地管理和服务于流动渔民,方便为渔民办理各种证件,南澳边防工作站在月亮湾的双拥码头设立了海上工作室,对香港渔船民即到即办,做到“送证上船”,为渔民提供全天候24小时的便捷服务。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次渔船着火事件了。去年春节刚过,凌晨1时多,香港渔民陈木带的渔船因电路老化起火,火势不断蔓延。南澳边防工作站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全体官兵组织救援,由于救援及时,挽回了船上价值10多万元的物品,船上4名渔民也被安全救出。不仅如此,边防官兵们还为出事渔民送去了慰问品,让渔民们很是感动。”叶建林向记者回忆了这样一个故事。
叶建林告诉记者,香港流动渔民长期在海上作业,看病难是他们的一大心病。南澳边防工作站官兵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与深圳边防支队卫生队取得联系,组成一支海上义务巡诊小分队定期为渔民提供医疗服务,还经常携带医疗设备、常用药品和保健知识宣传手册,来到渔民往来停靠的渔港送医送药,有时直接乘船进渔家,为渔民提供义诊和健康咨询,并免费发放常用药品。
“香港流动渔民们经常来南澳工作站慰问边防官兵,警民关系十分融洽,也正因为如此,海岸线上的很多线索和走私的信报都来自流动渔民,南澳工作站边防辖区至今未发生一起走私红油事件。”曾尚宏一脸欣慰地告诉记者。
来源人民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