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拯救生命--记洛阳机务段检修车间职工、洛阳市水上义务搜救队队员周建立
爱心拯救生命--记洛阳机务段检修车间职工、洛阳市水上义务搜救队队员周建立
2007年6月13日,连续3天的降雨给多天酷热的洛阳带来了丝丝凉意。
“今天晚上,终于可以睡个舒服觉了。”21时刚过,劳累了一天的洛阳机务段检修车间职工周建立就洗了个澡躺下了。22时30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周建立从睡梦中惊醒,“老周吗?牡丹桥中段有一男子欲跳河自杀,请火速赶到现场进行营救!”“放下队长打来的电话,周建立从床上一跃而起,急忙披上衣服,来不及告诉在另外一个房间内辅导孩子学习的爱人,匆匆骑着摩托车向事发地点奔去。
一路上,周建立把摩托车开的飞快。自从加入水上义务搜救队以来,他已养成了开快车的习惯。他知道:救人如救火,如果早一分钟到达,落水的人就会多一份生还的希望!
将近10公里的路程,周建立只用了10分钟的时间。22时45分,周建立第一个赶到现场,只见一中年男子骑坐在牡丹桥的护栏上,情绪异常激动。周建立和随后而来的队友们同“110”民警商量后,决定由成水下和桥上两个救援分队,桥上队员负责劝说诱导工作;周建立和10名队友跳入冰凉、湍急的水中,以防不测。经过2个小时的诱导,该男子放松了警惕,桥上队员迅速将其抱住,周建立和他的队友们快速冲上岸对该男子进行苦口婆心地劝解,终于使其放弃了自杀的念头。目睹此景的上千名群众齐声高呼,“义务搜救队,好样的!”
这是周建立和他的队友们自2005年3月组建我国第一支民间水上义务搜救队以来,第127次下河救人了。
古都洛阳,山川秀美,河渠密布,瀍河、 伊河、涧河环绕四周,洛河、中州渠、大明渠穿城而过。然而,这些交错的河流在给洛阳的城市风景增色的同时,每年也吞噬了不少人的生命。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场面,深深刺痛了已有二十多年冬泳泳龄的周建立。2005年3月份,应冬泳爱好者赵振杰的倡议,44岁的周建立和17名冬泳爱好者组建了洛阳市水上义务搜救队。据悉,这也是我国第一支由民间自发组成的水上义务搜救队。
入队第一件事,每人必须自觉签定一份协议:队员要充分认识救助活动的危险性,生命安全自负责任;队员的通讯费及交通费自理,不得以各种理由向被救助方索要费用……当初,周建立在协议书签名字时,爱人曾一度阻拦,她知道:丈夫参加搜救活动,不仅要付出精力钱财,还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可周建立笑着对爱人说:“不用担心。我们都是冬泳高人,救人,不过是换了一种游泳方式而已!”轻松幽默的话语,立刻把爱人逗笑了,从此爱人也成了他强有力的后盾。每次接到任务后,爱人都会为他准备好救援器具,再三叮咛注意自身安全,还默默为搜救归来的他准备好姜汤暖暖身子。周建立的老母亲6年前患脑溢血后遗症,左半边身子麻木,左胳膊不能动弹,对儿子热衷的这个“事业”,老人家非常理解,但也非常担忧,她亲自准备了一个平安符让儿子绑在摩托车后面。谈到这,周建立眼睛湿润了,他说:那是娘在保佑俺平安……
在随后的日子里,周建立迅猛矫健的身影,不时地出现在洛阳各个溺水地点。每次搜救,都是生死较量,充满危险,也充满爱与温暖。
2005年4月21日19时30分,周建立首次出征。一位60多岁的老汉因家庭矛盾,跳入杂草丛生的中州渠中。周建立接到通知后第一个赶到现场,跳入水中。他和队友们趟过1米多深的渠水,穿越850米长的的涵洞,在水中仔细搜索。当时,周建立的腿、脚都被渠里的玻璃、铁丝扎伤,鲜血淋漓,却不肯上岸。一位在洛阳打工的小伙子目睹此景,毅然脱掉衣服,加入搜救行列。把已经昏迷的老汉托上岸后,一位老太太颤巍巍地拿出一双崭新的布鞋,心疼地让周建立穿上;一位老大爷则送上两瓶白酒,让队员们御寒……中州渠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目睹这一幕,感慨万端:“这些涵洞建成后,从没有人下去过。那里淤泥多深啊,严重缺氧。这帮人真是好汉!”
让周建立最难忘的一次搜救是去年的7月8日,宜阳县寻村镇下河头村两名初中生落水,村民在湍急的河流中打捞了十几个时辰,一无所获。无奈之际,绝望的家属向周建立和他的队友们紧急求援。按照规矩:义务搜救是不出洛阳市区的。可听到电话那头“大伯、大爷们救救俺可怜的孩子吧”那撕心裂肺般地呼喊,周建立和他的队友们决然踏上了搜救的征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搜寻,他们将溺水少年托上了岸。两岸密密麻麻站立的群众,顿时送给他们雷鸣般的掌声!有人高呼:“洛阳的搜救队中不中啊?”群众齐声应答:“中!”这声“中”,震耳欲聋,让周建立和他的队友们眼眶一热,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将义务搜救进行到底”的决心。周建立说:就是打捞上来的是一具尸体,但至少对家属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周建立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一个小本子,里面记录着他每次出勤的情况。2005年5月22日10时22分,在洛河牡丹桥段救起一名17岁的少女……2006年2月17凌晨3时6晚22时50分,成功救起牡丹桥北侧河岸边跳河自杀的一青年男子……2007年4月12晚18时日,在洛阳桥成功救起一跳河自杀的女子……
两年多来,周建立参与救人127起,成功挽救了26人的生命,打捞出59具尸体。每次周建立总是十万火急地来,救完人后急匆匆地离开,不少的被救助者及家属连他的姓名都不知道。周建立说,一来,他们把人救上来,任务就算完成了,没有必要呆在那里让人感谢;二来,一旦人救不活,那痛哭流啼的场面实在让人揪心,这对自己的情感是一种折磨。
救人不能仅凭勇气,还要靠技术。周建立和他的同伴们每周都要集中训练,每次救助后,都要开会总结经验教训。有人从桥上跳水自杀,怎样快捷救助?中州渠水下玻璃、铁丝、杂物密布,怎么办?洛河河道水情复杂,怎么办?被救助者在水底,怎样潜水更有效?……他们把市区各水域情况摸得清清楚楚,打印成资料,发给每个队员:每个水段水深多少,哪里有台阶、陡坡等等,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作为水上义务搜救队队员,周建立随身携带一张胸卡。卡片上,除了照片、姓名、联系电话外,醒目处还印着搜救队的形象标志:十几颗心围着另一颗心。意思是,用一群人的热诚去救助另一个人的生命。周建立把它视若珍宝,用它不断激励自己付出更多的爱,去救助更多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周建立和他的队友们也遭遇很多尴尬。不少人对周建立等人的行为不理解。有人直接问:“你们救一个人能挣多少钱?”他们摇头,对方又问:“难道所有费用都自己支出?”据了解,自2005年以来,周建立仅用在搜救方面的打车和通讯费用就达2000余元。其实,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爱人待岗在家,孩子还要上学,一家人全靠他一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来维持。爱人曾经问:“平时你老抠门儿,一说去救人,咋就恁舍得花钱?你们既然是为社会作奉献,打车钱能不能由被救助承担?”周建立回答地斩钉截铁:“咱是义务救援,就应该自己承担。否则我们这支队伍就变了性质!”
周建立等义务搜救队员的义举得到了许多洛阳市民的大力支持。有许多不相识的人向周建立和他的队友们打来电话,发来短信,鼓励他们的义举。我们在周建立的手机上,随意摘下两条:“洛阳因牡丹甲天下,更因你们感动天下。我们永远支持你们!”“洛阳还有这样一个队伍,我为你们感到自豪,我替那些被你们搭救的生命而衷心谢谢,你们是洛阳最伟大最勇敢最可爱的人。”市民李改成是一名大夫,一位受伤的队员到他的诊所包扎,得知洛阳有这么一群人,当即要求加入搜救队。他说:“以后队员受伤,到我这儿免费治疗。”2005年 8月25日,中国人寿洛阳分公司也决定,由公司出资为18个搜救队员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最大保额为8万元。中国总机洛阳注册中心主动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免费开通了全国统一的接入号码4008100100,搜救队得到求救信息后会立即赶到现场展开义务搜救。
毫无疑问,周建立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英雄,可周建立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个英雄。他说:“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给需要帮助的人尽点爱心,是我最大的快乐。”
作者单位、姓名:洛阳机务段党委办公室张先锋 周武欣
联系地址: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五股路洛阳机务段党委办公室
电子邮箱:szy_001@126.com
联系电话: 0379-62721383(市电)
13837976256(手机)
邮政编码:471002 谢谢. 周建立是在工作之余义务从事这项工作的,他的事迹的确很感人。 “她亲自准备了一个平安符让儿子绑在摩托车后面。谈到这,周建立眼睛湿润了,他说:那是娘在保佑俺平安…… ”和谐社会需要象周建立这样的人!感动中国!!! 掉下去了,顶一下. 的确是感人的好新闻! 引用第6楼赵则阳于2007-09-26 18:12发表的:
的确是感人的好新闻!
欢迎各位老师点评/ 感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人民需要这样的人. 引用第9楼澧水旺仔于2007-09-27 08:21发表的:
张老师的文笔确实不容小觑,尤其在写足以让人头大的人物通讯稿上,更是独具特色,日后多帮帮我!
我们共同学习,互相提高.呵呵 周建立最近入选"感动郑铁"新闻人物候选人.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