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眼睛 发表于 2008-9-24 09:04:40

跟帖【技术比武(下)】:《让“技术比武”成为锤炼职工的“大众舞台”》

让“技术比武”成为锤炼职工的“大众舞台”

      在9月19日结束的机车乘务员“两标”(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程序标准和呼唤应答标准)作业比赛中,郑州铁路局新乡机务段运用车间司机崔建鹏与主司机张自超通过娴熟配合,获得第一。首次参加技术比武就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刚刚24岁的崔建鹏说:“车间抽到了我,只好参与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根本没想到会得第一。” 这场比赛的选手,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参加,以前都只有在观众席上看别人表演的“份儿”,现在反到成了台上的主角,这全得益于该段技术比武套路的新变革。
      技术比武由于年头已久,“范围狭窄、方法陈旧、模式单一”逐渐成为阻碍职工积极参与的“三座大山”,对推进职工整体素质提高功效甚微。如何改变、创新,让职工重新唤起对技术比武的期待和热情?今年以来,新乡机务段组织人员深入班组进行调查,广泛倾听职工意见,探索技术比武新途径。

        推崇广泛性。在班组中他们了解到,职工对参加技术比武人员的范围颇有微词。检修车间架一组职工李双印说:“参加技术比武的,每年都是那几个人,我们工作干得再好,业务学得再精,也难有参加的机会,看比武就象看表演,还有什么意思?”由此该段认为,技术比武的群众基础异常重要,没有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技术比武就成了空中楼阁;职工如果失去了参与比武的热情,相对也会影响激发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于是新乡机务段在技术比武的广泛性上下功夫,根据不同车间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轮换制”、“抽签制”、“指定制”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让所有职工都有机会在比武赛场上一展身手,将技术比武变成职工展示自身技能的“大众舞台”,极大地调动了全体职工对技术比武的热情。

        确保公平性。调查人员还发现,有的职工对技术比武的运作是否规范、公平持怀疑态度。有一个车间的职工抱怨道:“说是比武,实际上是比关系,据说有的选手在比武前就得到了比赛试题,他不得冠军才怪呢!我们不参加也罢。”这话虽然无据可查,却为技术比武敲了一记警钟,倘若真的如此,那么比武就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连形式主义都不如,因为这事关一个企业的风气和声誉,也影响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全体职工心目中的形象,最终影响企业的执行力。
      因此,该段进一步规范了技术比武运作程序,每次比武期间,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全程参与监督,并对出题、判卷人员全部实行隔离操作;理论考试与实作比赛由人劳、监察、培训和专业技术四家部门人员同时监考,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

        实现经常性。在和职工们座谈时,调查人员感到职工普遍对这样的比武活动还是抱着希冀的心态,就是觉得平时开展的太少了,满足不了更多职工跃跃欲试的要求。运用车间机车司机苏永华这样讲道:“一年开展一次技术比武,哪怕轮着上场,多少年才能参加一次?如果多开展几次,我们就能经常和其他伙计在赛场上‘真刀真枪’地交流,对提高业务水平的效果要好得多。”此话让该段领导感到职工讲的有道理,不能把比武当形式,一年举办一次就算完成任务了,应该把比武当过程,通过经常性的比武活动,真正达到提高技术水平的目的。
      所以,今年以来,这个段把比武由“综合性”改成“专业性”,一年四季都有大型比武,参加段一级比武的职工人数多出以往的三倍;由“层层选拔”改为“独立比赛”,车间一级自行组织的各项业务竞赛此起彼伏,基本上所有职工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从而促进了职工素质的快速提高。

马兵 发表于 2008-9-24 11:51:19

不错!

三只眼睛 发表于 2008-9-24 21:35:32

谢谢二位光临

胜利顾永强 发表于 2008-9-24 21:45:49

夏老师要求多侧重技术比武的机制创新上,反映职工对比武的内在需求

三只眼睛 发表于 2008-9-24 22:11:12

引用第4楼胜利顾永强于2008-09-24 21:45发表的:
夏老师要求多侧重技术比武的机制创新上,反映职工对比武的内在需求
谢谢顾版主指点.

mxl 发表于 2008-9-24 23:08:44

学习了,受益匪浅。

汪东亚 发表于 2008-9-24 23:35:39

学习学习

三只眼睛 发表于 2008-9-25 11:34:45

向大家学习

马兵 发表于 2008-9-25 20:46:00

万分谢谢关心和指导赐教学生进步的老师和家人朋友们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帖【技术比武(下)】:《让“技术比武”成为锤炼职工的“大众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