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都市、纹身与符号——都市青年纹身的社会学透视
都市纹身现状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现代性的增强, 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 纹身不再是黑社会的专利, 而以艺术本质逐渐浮现。当今纹身族多以追求潮流、前卫自我的都市年青人居多, 他/ 她们在身上纹上情侣的名字、头像以表达爱意、寄托情思, 或者纹上喜欢的图案突显个性、偶像崇拜。
一位纹身馆的老板告诉笔者: 如今纹身与“时髦”、“酷”、“炫”、“艺术”联系在一起。顾客大多20~30 岁, 行业各种各样。有教师、有学生, 有在中国的外教、运动员、医生、律师、市场经理……他们大多喜欢摇滚的图案, 比如、蝴蝶、青藤、素圈(就是在大臂上纹一圈简单图案) 、酒标、烟、汽车等。城市的开放性和现代性, 使纹身如染发、美甲和整容一样, 成为自我表现的方式。都市的纹身馆也没有错过商机, 他们增设酒吧、歌吧、电玩和台球, 使纹身的过程显得更加浪漫。纹身馆经营方式的改变, 反映了当今纹身所吸引的消费群, 是现代社会的新新人类, 他们很多是白领阶层, 过着现代的生活, 思想也比较开放。
都市纹身的演变
我们沿着人类城市化的足迹去追寻纹身的演变历史。在城市的产生和变迁过程中, 纹身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意义。即古代的图腾崇拜、近代的反叛低俗、现代的时尚审美。
纹身最早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图腾崇拜, 是一种原始的装饰和宗教的吉祥物。纹身的盛行, 被视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那时纹身是神圣的。人们羡慕动物身上特有的能量, 如黑豹的迅捷、老虎的威猛, 并以刀在皮肤上刻下动物形貌, 藉此企图获取异种能量, 以求获得庇佑。
近代, 随着城市的发展, 纹身的含义发生变迁, 开始与反叛恶习一词相结合。随着城市的扩张, 城市成为不同的人群聚集地。这就为纹身的主体转向黑道和下层社会群体提供了便利。同时, 受日本武士道和帮会等种种原因的影响, 纹身成了黑社会成员加入团伙的一个标记, 以及团伙之间互相认同的一种“符号”。于是, 纹身成了一种不良现象、黑社会的象征和市井流氓的代名词。
在人们传统的思维定势中“纹身”显然是反叛的标记, 是社会中边缘群体采取的异端低俗行为。直到现在, 这种反叛的标记仍然残留在现在都市中, 虽有所蔓延, 但已不再是潮流。
随着现代都市的出现, 城市性逐步增强。表现为人群异质性, 价值观念多元化, 时尚成为都市人生活的方式和自我展现的手段等等。纹身成了都市时尚的标记和符号, 人们逐渐将纹身作为自我肯定的一种符号象征, 在现代的都市中, 纹身作为纯粹的图腾崇拜已很难见到, 作为反叛的标记一直延续至今, 在一些人心中还不能完全抹掉粗野狠毒的黑社会阴影。而作为审美的时尚却在兴起, 正改变着人们对纹身的传统印象。
都市纹身的符号象征
纹身符号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和人的身体合二为一的, 图案、身体、肌肤和疼痛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被深深地刻在人的心灵深处, 对人的心理折射也最为强烈。同时, 纹身又是在城市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也是在城市中才孕育了纹身这种文化。与货币、语言等符号不同,纹身符号不具有普遍通用性, 是一种现代的非主流文化, 而城市则是这一文化进化的容器(注1)。从图腾、反叛到时尚审美, 城市对纹身从禁忌到宽容, 不断进化着这种符号。城市、纹身、符号便自然融合在了一起。
纹身作为一种标识, 本身没有意义。但当它和不同城市群体中的个体结合, 并在群体互动中传播的时候, 就被赋予了不同的符号象征和社会意义, 同时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效应。
(一) 纹身符号的不同象征意义
纹身者赋予纹身这种符号特定的含义, 并希望他人也以同样的意义看待自己, 将自我与主我区分开来。自我通过纹身显示与别人的不同, 同时, 又希望以别人的看法来塑造自我,即客我。在城市的社会环境中, 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特质。因此, 不同群体中的人做出纹身这一行为的时候, 必然有着不同的心理动机和解释。从下面的个案中, 我们可以窥视出纹身符号与城市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个案1 : C 先生, 31 岁, 盐城人。职业, 澡堂的擦背师傅; 身份, 城市边缘人; 纹身图案: 青龙; 纹身部位: 手臂; 纹身方式: 针刺纹身; 访谈地点: 南京市某休闲中心。C 先生来南京打工已有四年多了, 目前在一家休闲中心工作。
问: 你的纹身很逼真, 在哪儿纹的?
答: 一个熟人介绍的, 在夫子庙, 没花什么钱。
问: 哦, 纹身疼吗?
答: 有些。
问: 那你为什么还纹呢?
答: 不算很疼, 不瞒你说, 是老婆让我纹的。
问: 是吗, 为什么呢?
答: 她说可以防身的。
问: 怎么说呢?
答: 她说我们是外乡人, 在城市里, 人生地不熟的, 再加上我为人老实巴交的, 难免不被别人欺负。其实纹身还真管用呢, 自从我纹身之后, 还真没什么人敢欺负我, 连拖欠的工资也都补回来了。
通过几次接触, C 先生给笔者的印象的确是老实忠厚又本分, 肯定不是社会上非善类的纹身者。C 先生的纹身动机是属于自我保护型的, 他以打工的形式生活在城市, 其身份是城市边缘人。在一些人心目中, 仍然认为纹身是恶习的标签, 或者至少也是不正常的, 而C先生利用人们的这种传统心态, 巧妙地运用了纹身符号。在城市化的过程中, C 先生的举动是城市边际人寻求自我庇护的一种方式, 他借以纹身这种符号, 来适应环境, 求得生存。
个案2 : D 先生, 28 岁, 南京人。职业: 商人; 身份: 城市人; 纹身方式: 针刺纹身;纹身图案: 佛珠; 纹身部位: 手腕; 访谈地点: 南京某纹身馆。
问: 你纹的图案别致且与众不同, 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答: 我是经商的, 我希望纹一链佛珠, 保佑我获得更多的商机。
问: 你是信佛的?
答: 是的, 我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我想佛珠能带给我好运, 还能保佑我平安。
虽然与D 先生没有太多的接触, 但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窥视到, 纹身符号所具有的图腾崇拜的一丝印迹。纯粹图腾意义上的神圣性已经被打破了, 取代以世俗的功利性。从D 先生企求获得更多商机的动机中可以看出, 宗教在现代城市中寻求自身发展的经济合理性。这种经济合理性, 正是城市在破除宗教的过程中, 宗教屈服于功利主义的一种表现。而纹身则是这种表现的符号象征。
个案3 : S 小姐, 26 岁, 无锡人。职业: 公务员; 身份: 城市人; 纹身方式: 装贴饰纹身; 纹身图案: 蝴蝶; 纹身部位: 肩部。S 小姐是笔者的大学同学, 和她访谈是在电话中进行的。
问: 老同学, 上次同学婚宴上, 看到你也纹身了, 是吗?
答: 哦, 那不是真的, 是贴的, 装饰玩的。
问: 啊, 原来是这样啊。我说呢, 公务员怎么还可以纹身呢?
答: 是的, 我们是不允许纹身的。但我们可以在休闲的时候用装贴饰纹身, 既好看又时尚。
问: 那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式的呢?
答: 是一个同事发起的, 我们开始都很好奇, 后来就在机关里流行开了。平时上班的时候不允许, 但下班和休息之余, 我们女孩子常常装贴一下自己, 一来可以缓解上班时的枯燥和沉闷, 二来也可以装点美丽的心情。
科层性是城市的重要特质, 正如韦伯所说, 科层在促进城市整合的同时, 也压抑了人性, 形成约束人的樊笼。S 小姐的工作环境是典型的现代科层制, 难免会感到制约和乏味。S 小姐正是用纹身这种符号来暂时摆脱科层的压抑, 放松心情, 装点自我的生活。
个案4 : T 先生, 25 岁, 广州人。职业: 南京某大学艺术系研究生; 身份: 都市人; 纹身方式: 针刺纹身; 纹身内容: 素圈; 纹身部位: 大臂; 访谈地点: 学生宿舍。
问: 你纹身多久了?
答: 大三的时候, 两三年了吧。
问: 为什么选择这种造型的素圈呢?
答: 图案是我自己先画好的, 然后让纹身师做的, 我喜欢这种印度色彩的图案。
问: 你怎么看待纹身的?
答: 我觉得纹身是一种艺术, 但不是人人都懂得欣赏的。正因为纹身是肌肤和彩绘的结合, 才是这种艺术具有了一种灵性而与众不同, 成为审美的享受。其实我们艺术系的人纹身大都是为了张扬个性、肯定自我。
T 先生是学美术专业的, 他把纹身看成与彩绘一样, 是一种人体艺术, 是都市人自我个性的解放也就不足奇怪了。的确, 纹身作为艺术的表征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崇尚自由、张扬个性是都市人生活的永恒主题。
在劳教、吸毒和犯罪等等非善类人群中, 纹身是作为反叛意义典型。虽然这种符号意义已经不再是都市的潮流, 但仍还残留在都市的阴暗角落。他们利用纹身逞强斗狠、拉帮结派、发泄不满、自我放纵, 甚至危害社会, 走上犯罪道路。根据南京市戒毒所1999 年的调查: 被调查的对象共260 例(男158 例, 女102 例) , 其中纹身者93 例, 占35.8 %。具体情况为, 性别: 男37 例, 女56 例; 纹身原因: 为情14 例, 感到无聊41 例, 迎合群体38 例。93 例纹身者有以下共同点: 不良社会记录多。他们中被少管、劳教、拘留、处罚和判刑的占49.5 % (46/ 93) ; 以男性居多, 其中一男性有5 次不良行为记录; 文化水平低, 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77.4 % (72/ 93) ; 个体业者、无业者多, 占54.8 % (51/ 95) ; 未婚者多, 占61.3 % (57/ 93) 。
时尚性感类型常见于偶像型明星和一些都市白领中, 球星大卫·贝克汉姆、奥斯卡影后查理兹- 塞隆, 中国歌手像张柏芝、周杰伦等都在身上留下了纹身的印记。他们引导时尚,标新立异, 向人们展示身体的性感和魅力。
从个案可以看出: 城市的生活阅历让每个人的纹身动机有别: 年轻人往往因为偶像崇拜或盲目跟随潮流; 而上班族则有松弛压力、颠覆制约的用意; 从事流行或创意工作的人士,以纹身作为时尚认同或藉以标榜自我。纹身以其的不同符号意义, 折射出城市的多样性、现代性、科层性和矛盾性。同时, 城市的变化多彩, 兼容并蓄, 将不同意义表征的纹身符号尽收其中。
(二) 纹身符号在城市的互动与传播
纹身符号在城市中由时尚而互动, 因流行而传播。尤其是当城市的名人们以身作则成为它的推崇者来引导潮流时, 纹身便在不同的群体中传播起来。
时尚引导互动。时尚是城市人价值观念的表现方式, 是城市现代性的主要表达。所谓时尚即是一时崇尚的样式②。都市中的人热恋时尚, 也崇拜时尚。纹身是城市人引起注意张显自我的符号表征, 是时尚的自我认同。
纹身符号在互动途径上起源于认同和模仿。纹身者纹身, 首先是要将自己与别人区别开来, 显示自我的不同, 这是自我认同。同时, 纹身又希望别人能理解、尊重、赞赏他们的行为, 还试图通过这种符号来影响他人, 这又是社会认同。米德认为, “人的行为, 只有从人作为成员之一的整个社会群体的行为来看, 才能被理解。”③
在认同的基础上就是模仿。模仿是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和效仿的一种表现, 是自我肯定和自我满足的一种方式。主体也只有采取在某一社会环境中其他个体对待自己的态度, 才能成为他自身的客体④。纹身在模仿中产生情景定义, 使纹身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产生互动, 流行促成传播。
时尚生成流行, 流行是时尚的泛化。纹身符号在传播途径上产生于流行, 因人们追星和盲从的心理而不断得以强化。当人们纷纷效仿明星们美丽纹身的时候, 纹身便得以流行和传播了。城市作为社会活动的基本器官⑤ , 其结果使纹身从个体扩散到个体, 从群体扩散到群体, 从一个区域扩散到更广泛的区域。
纹身在传播机制上主要有三种: 明星的示范性、传媒的诱导性和城市的合理性机制——纹身馆。明星成为倡导纹身的时尚主体, 主导着时尚的潮流, 并引起许多追星族的效仿。传媒通过影视、广告、时尚杂志传播时尚, 不断强化受众追求时尚的心理, 助长纹身时尚的流行。丹尼尔·贝尔认为, 大众传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扩大了相互的影响和联系, 促进了对轰动的追求⑥。城市为纹身提供了合理化机制——纹身馆, 产生出专业化的纹身师, 使纹身成为一种新兴的行业, 为其提供经济伦理的合理性依据。因此, 纹身也只有在价值多元化城市中才会流行, 也只有城市才能为纹身造就一个合理化的机制。
(三) 纹身符号的城市效应
符号互动主义代表人物布卢默认为“人类的交往是理解与定义的过程”⑦ , 定义就是对客体的方式; 理解就是确定客体的意义, 理解与定义的共同性, 是社会以及城市存在的先决条件。由于行动者对纹身所下的定义和他们的行为是在不断演变的(图腾崇拜—反叛低俗—时尚审美) , 从而形成不同的纹身文化。因而城市也在这种演变中不断进化着。这一观点实然可以用来评价纹身符号的城市总体效应。总的来说, 纹身对城市的整体效应在于纹身所具有的正功能和负功能两个方面:
纹身符号的正功能在于: 崇尚自由、张显自我、突破传统、表达个性的艺术形式, 是一种激进的创新精神, 是城市性的重要表现。
纹身的负功能在于: 纹身因时尚而盲从, 因激进而走向偏激。艺术和先锋也要有一定的尺度的,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盲目效仿的。盲从的追求时尚不是一种理性地表达自我、张扬个性的方式, 是盲目效仿, 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 从而导致人的异化。纹身符号的两种效应使纹身也在张扬与迷失间徘徊, 艺术与异化之间浮动。所以, 我们既不否定它具有一定的积极含义, 但更要关注它的消极含义, 让纹身在合理的理性的尺度内张扬城市的“另类”魅力。
都市纹身趋势
根据上面的个案和相关资料, 我们可以将都市青年纹身汇总成一个表格:
http://www.sachina.edu.cn/document/images/article/2006/07/N12C0Whpdc7Xg251153201639.jpg
从纹身群体的职业看: 纹身在都市以明星和白领为主流向不同职业流行和渗透。除明星、白领外, 艺术家、农民工、教师、律师、医生、学生等都有纹身的喜好。
从年龄看: 纹身群体仍以20~30 岁左右的青年为主体。同时, 有向未成年扩展的趋势。据新华网2001 年报道: 哈尔滨未成年学生纹身现象严重, 哈尔滨市中学生中出现多人纹身现象, 教育界人士对此表示担忧。据了解, 在一些纹身馆里, 常有学生去纹身, 同学之间还相互攀比。对于未成年的青少年来说, 他们的心态尚未成熟, 纹身很可能只是一时冲动, 更谈不上艺术和审美, 这是盲目追星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从纹身方式看: 主要有针刺式和装贴式两种。就目前来看, 装贴式纹身更为流行。它以其印刷精美、款式多样、色彩鲜艳、粘贴性好而且无针刺之痛, 以及容易清洗、消除等优点颇受一些好奇青年男女的喜爱。
从纹身动机看: 不同城市群体的纹身动机千差万别, 这正是城市异质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体现。
从纹身的社会影响看: 不外乎两种, 正面的艺术审美和反面的叛逆宣泄。正面的影响体现着都市的现代精神, 负面的影响则反映了都市残留的堕落与悲哀。
规范建议
如今的纹身已成为都市时尚的潮流。从近几年看, 纹身的流行没有丝毫降低的迹象, 尤其是在青年和刚成年的人群中。我们对其禁止或持否定态度的做法是无济于事的。最近与纹身有关的卫生问题大量出现, 尤其是那些无执照的业余纹身工作者常常忽视安全清洁的措施。甚至许多未成年人也加入纹身的行列, 因而, 努力使纹身变得更安全、更规范, 应是当务之急。
对纹身者的规范。国外许多地方都对纹身者有一定的限制, 对未成年人是禁止纹身的。香港在十几年前就制定了《青年人纹身条例》, 条例规定, 为18 岁以下的青少年进行纹身属于违法行为。同时要建议纹身者不要到私人或朋友开的秘密纹身场所去, 对纹身场所的合法性和卫生状况要有充分的了解。18~20 岁的青年人纹身最好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对纹身机构的规范。那些没有营业执照的纹身师和纹身工作室, 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整顿和管理。他们可能不注意纹身针及其他工具的消毒, 针头重复使用, 容易传染疾病。作为专业纹身师, 作为专业的纹身艺术家, 必须注意事前的清洁工作并把它作到最完美, 使纹身工作场所及纹身过程清洁及无菌。
提倡装贴式纹身。专家指出, 有些纹身材料中可能含有毒素, 对皮肤有伤害, 建议不要频繁纹身。要想完全避免纹身可能带来的皮肤伤害, 装贴饰纹身则是一种很值得提倡的方法。其因款式多样、色彩丰富、防水性佳而颇受一些都市青年的青睐。而且纹身贴纸有表现纹身彩绘之美, 而没有纹身针刺之痛, 还可如时装饰物那样随意更换。因此, 都市纹身者不妨用贴图代替针刺的纹身, 既健康又美观大方。
来源: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