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纹身为什么会进入美国主流社会?
据美国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美国4/5的人有纹身,且女性纹身越来越普遍。美国流行文化经常引领世界潮流,纹身看来也不例外。在美国,纹身一度是水手、摩托车党和其他彪形大汉的专利。今天虽依然保留了其对社会特殊群体的吸引力,深受像“地狱天使”这类非法摩托俱乐部的喜爱,也受到街头匪帮和监狱文化的青睐,但却已融入主流社会文化。到海边去看看就会发现,如今的年轻人身上的纹身随处可见。
纽约布鲁克林的一家叫做“收存的纹身”的纹身馆里,老板兼纹身师斯科特·坎贝尔对纹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能是失恋,可能是刚生了孩子,可能是表达对母亲的爱,有时就是为了发泄青春期的情绪。不管他们选择哪种图案,都是想通过纹身讲述一个故事。其实纹身就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在他的纹身馆的墙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图案设计,从吞噬野火的巨龙,到波利尼西亚几何图案、到著名艺术家、诗人和剧作家的画像,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今天的年轻人纹身非常注重个人风格。仅仅十年前,很多人还满足于一朵简单的玫瑰、一个蝴蝶、或是一些常见的图案,但是纽约一位研究潮流的专家安娜·德拉格罗萨说,这已经是老黄历了。她说:“我们发现,如今的年轻人不会再是星期五晚上心血来潮,走进纹身馆,随便从墙上选个图案了,他们都会经过仔细的思考和策划,纹身已经成了人们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
纹身又称文身、刺青,是用带有颜色的针刺入皮肤底层而在皮肤上制造一些图案或字眼。刺破皮肤后在创口敷用颜料使身上带有永久性花纹。在皮肤上造成隆起条纹瘢痕的作法,有时也称为纹身。平纹纹身在全世界大多数地区都能看到,肤色较深的民族没有这种习惯,中国近几百年间也比较少见。许多民族认为纹身可以防病袪灾。也有的民族用纹身标明地位、身份或某一集团的成员资格,但最普遍的动机大概是为了美观。
据称文身产生于世界各地原始部落民族的纹饰肤体的习俗,历史悠久。即经手术后在身体某部留下不褪色的图案。花纹有鸟兽花卉或图腾、经文、八卦等,反映其审美意识及宗教观念。在中国,高山、德昂、黎、独龙、傣、、基诺等族皆有文身习俗。
中国自先秦时代就有在犯人脸上刺字的黥刑。不少古代典籍中记载了文身、镂身、扎青、点青、雕青等故事,如岳母刺字。古埃及更利用刺青来画分社会地位,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流行在唇部文上红色,类似现代的文唇、文眉等永久性彩妆的美容方式。刺青也因此慢慢脱离因刑罚让人对刺青产生的负面印象,演变成个人装饰的一种表现形式。
元前2000年的埃及木乃伊身上也曾发现纹身。色雷斯人、希腊人、高卢人、古日耳曼人和古不列颠人的记载中都有纹身的记载。古罗马罪犯和奴隶要纹身。基督教兴起后欧洲各地开始禁止纹身,但在中东和其他地方仍保留这一习俗。欧洲人在探险时代与美洲的印第安人及玻里尼西亚人接触时,再次在这些民族中间发现纹身。受玻里尼西亚人和日本人的影响,为欧美海员身上刺花的纹身馆出现在全世界许多口岸城市。
1891年,美国发明了第一台电动纹身机,并因此成了纹身新图案的产地。美国纹身图纸传播各地之後,表现航海生活、军事内容、爱国思想、浪漫情调和宗教热情的主题,在世界各地趋於标准化。20世纪早期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格已渐趋消失。
纹身的发展也经历了起伏。19世纪美国罪犯获释时要纹身,英国逃兵要纹身。后来西伯利亚的监狱和纳粹集中营的在押人员身上也刺上标记。20世纪街帮或摩托车帮的成员常以纹身图案作为标志。19世纪晚期英国上层社会男女也曾流行纹身。但进入20世纪之后,纹身明显走向衰落,直到90年代开始复兴。
来源武汉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