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工地上的“110”
盾构工地上的“110”宋洋
7月3日,笔者来到中石油管道局四公司CPP4D1机组,看到员工们正在紧张进行M1051盾构机吊装下井掘进前的准备工作。
经过四处寻找,笔者在盾构机盾尾密封油脂注入系统处,看到维修班班长葛建孟正趴在地上,对油脂泵阀组进行维修。由于油脂泵阀组位置空间狭小,葛建孟只能蜷着身子、半蹲着趴在那儿检查“病因”。一个小时后,故障排除,一身汗水的葛建孟从下面出来,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这时,跟随葛建孟维修的小马很不解的问:“班长,这个油脂泵阀组只不过是小‘感冒’,再运行一段时间完全没有问题,为什么非要立即维修啊?”
“小‘感冒’也是病啊,万一演化成‘非典’就麻烦了!现在都提倡‘人性化’管理,对设备也要讲点‘人性化’,不能让它们带‘病’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地保证安全施工!”葛建孟说。
没有很高的学历,2002年中专技校毕业后,葛建孟来到管道局四公司承建的第一个盾构项目——忠武宜昌长江盾构工程。他凭借着心中那份执着和热情,在盾构机内摸爬滚打八年后,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盾构医生,任何维修工作他都跑在别人的前面,即使在深夜,机器设备出现故障时,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检查维修,被大伙戏称为盾构工地上的“110”。
为了不断提高维修技术,葛建孟带领维修班员工学习业务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针对新工人维修技术较薄弱的情况,采取学、帮、带的方法,在各种应急任务中发挥他们的特长;针对老工人专业技术业务强、应急能力手段多但年龄偏大的实际特点,将新工人安排在他们身边,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达到共同提高进步的目的。
在修旧利废工作中,CPP4D1机组建立了修旧利废“百宝库”,坚持将平时修理过程中拆卸下来的废旧零件进行再次分解,修好后分类堆放于货架,决不放过一颗螺丝,甚至一个垫片。在日常设备巡检过程中,维修班巡检人员做到勤观看、勤检查,增加巡检次数,提高巡检质量,发现设备隐患、故障或设备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及时汇报和处理,做到“小病”不过班、“大病”不过夜,绝不让任何设备带病工作,确保设备完好率达100%。
就这样,葛建孟带领维修班每天往返于井上、井下,只要哪个部位出现故障,他就会出现在哪,了解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 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顶!宋洋老师深入一线抓住了一线维修工人的艰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