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风格 发表于 2013-7-8 21:27:10

我们不要残缺的美丽———读“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感

                         曹新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是个新概念,人们对它充满憧憬。
    “美丽中国”的内涵是什么?《中国青年报》是这样解释的,美和丑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能截然分开。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美丽中国”的构建也与我们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遇到丑的事情也有义务去尽力更正,化解或者避免。比如拿2012年“十·一”黄金周变“垃圾周”,国人的文明素质就饱受诟病。这与其要靠政府,不如说要靠我们自己的“举手之劳”。又比如酒驾者肆无忌惮,还动手打了警察7个耳光,黄浦江飘来一万多头死猪等,建设“美丽中国”真的是任重道远。
    “美丽中国”是怎么样?在十八大报告的特定语境下,“美丽中国”指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方面平衡发展的状态,哪一方面都不可或缺。残缺的美丽,不符合美丽中国的要求,不是我们的追求。
    “美丽中国”与“和谐社会”的精神所指具有一致性。可以说,两者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美丽中国”的构建需要我们的政府有大智慧,同时也需要我们的民众注重小细节。从今以后,我们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美丽中国”,有了它,就有了方向,就不会迷路。
    “美丽中国”需从自身做起,这是毋庸置疑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个崭新命题后,全国各族人民都应该做“美丽中国”的积极建设者。
    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山清水秀是公认的美丽景色,但是如果该地区经济落后,群众长期贫穷,这种美丽就很难长久维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发展没有道理,老百姓也绝不会答应。守着绿水青山,却要去讨饭吃,老百姓怎能没有意见?让群众饿着肚子保生态,与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背道而驰,最终也保不住生态。
    但是,山清水秀并非必然贫穷落后。现实中那些依靠绿水青山富起来的地方也很多,它们的成功经验就是不甘贫穷,靠自己的双手,靠勤劳的智慧,合理布局,长远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让大自然的美好山水服务于人类,这就是正确处理好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我们应该看到,人们在经济条件好转之后更加在乎身边的环境质量。富裕起来的地方,自然是各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门道。如果简单地想富,透支了生态环境,就跟透支了自己身体健康一样,生命就会缩短,这种富也就不会长久。
    “美丽中国”,是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结果,是自然美与发展美的有机结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才真正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让残缺的美丽远离人类,我们不需要残缺的美丽!

mengjiye 发表于 2013-7-8 21:27:52

连续风格 发表于 2013-7-8 21:35:14

回 1楼(mengjiye) 的帖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不要残缺的美丽———读“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