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灌水!《班组天地》杂志第2期开始组稿(探索-话题讨论02)
《班组天地》杂志第2期开始组稿(探索-话题讨论02)网店售卖“代回家看父母”,你怎么看?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7月1日施行后近10天内,多个网店面向那些既做不到“常回家看看”,又怕被“以法治孝”的异乡人,陆续推出“代看望老人”系列服务:“10分钟8元、1小时20元,交通、通讯、购物费另计。” 服务内容包括陪聊、陪购、陪出游等。有人认为,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这种方式可以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照;也有人认为,探望是为了联系亲情,“购买探望”还不如给父母发条短信或陪父母视频聊天,还有人觉得“代回家看父母”多少可以弥补一下无法实现“常回家看看”的子女的孝心。
那么网店售卖“代回家看父母”,你怎么看?
请就此话题进行探讨,发表观点。
参与方式:直接跟帖。字数300字以内(要有题目,便于编审),注明单位、姓名。请勿灌水!
内容风格:要体现“企业视线、职工口味”,实话实说!不要空洞的高谈阔论。
要求说明:1、必须原创。2、跟帖内容类似的,先跟帖者优先录用。
亲情岂可网代
网店售卖“代回家看父母”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羞辱。这种方式的形成无非是要向社会传达一种信息。“生存压力”是不能回家看望父母的理由。多数企业员工,特别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员工,每年都有带薪休假,为什么没有常回家看看,其实更多的原因是想节省下更多的钱,为了将来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双亲。
“代回家看父母”的出现,无疑会把没有处理好员工休假问题的企业推到风口浪尖,长久下来会激发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的积怨。这种方式如果蔓延开来就会形成一种不良风尚,必将成为一种攀比之风,同时更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坑蒙老人钱财,增加企业员工心理负担。贾振
拿钱“买” 孝顺会让孝心“变味”
孝敬父母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代回家看父母”却使真正的孝心变了味道!企业员工生活在快节奏的“忙碌”之中,他们或者无暇,或者无力,也或者根本就无心照顾老人。“代回家看父母”作为一种被“物化”了的孝心,也就是拿钱“买”孝顺。“代看父母”之风一旦盛行,必定会影响真正的孝道,不但成了部分企业不给员工休假探亲的挡箭牌,也会影响员工尽孝心的主动性,“代看父母”则会让父母认为自己成为了孩子的累赘和包袱,非但不能安慰老人,反而使他们更加伤心、难过。
企业员工身在职场,有一份工作不容易,赚钱也很辛苦,但是无论如何也要在心底深处为父母留下一寸地方,不论距离父母多遥远,不论自己多忙、多累,也不要忘了父母,可以打电话、写家书、发短信,也可以网上留言祝福、视频等等,总之,只要有心,父母都能懂!
作者:蒲永燕
单位:甘肃省酒泉公路总段瓜州公路管理段 莫让“孝心”变得无厘头
我不赞成网店售卖“代回家看父母”,国家之所以出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的就是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包括享受儿女环绕膝前的天伦之乐,而售卖“代回家看父母”,更像是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对老人不尊重不说,对儿女的孝心也是一种亵渎。
设若这一商业模式得以实行,就为很多不愿行孝的人增加了一个理由,对于有钱的“儿女”来说,花点钱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免除了长途奔波之苦,而代替行孝的人,谁能保证都是素质优良、品德高尚,万一见财起意,做出伤害老人之举,作为儿女,岂不是间接用“杀心”取代了“孝义”!
愿意行孝,什么时候都不晚,真的分不开身,父母也能理解,仅仅因为怕“以法治孝”,就做出如此无厘头之举,绝非真有孝心的人所为!(胡云峰)
单位:皖北煤电百善煤矿
孝顺在心,行动先行
一名叫吕玉平的职工为意外烧伤的父亲植皮,这是发生在2013年潞新公司一件真实的事情,这件事情震撼了当地。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父亲喜欢听什么我讲什么,喜欢吃什么我做什么,每天早晚去陪陪父亲,我觉得很幸福。这说明一个道理,孝顺不仅在口,在心,关键还要行动先行。
一位名人威伯说,美德是世上永不凋谢的花朵。“孝”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推动企业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美好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美德闪耀着人格魅力和人生价值。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思其源”,网店售卖“带回家看父母”,这给每个拳拳赤子一个反思:当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当孩子成家立业功成名就,作为子女为什么不能抽点时间陪陪父母。父母不需要山寨版的亲情,亲情不是代购的产品,而是维系感情无法替代的血浓于水情,孝顺父母是子女一生长期不懈的义务,让我们用美德培育孝顺之花,社会和谐之花才能熠熠生辉。
王艺
新疆哈密三道岭潞新公司电视台新闻中心
邮编:839003
18099021416 变味变质的看望老人应警惕
这边法律里刚规定了不“常回家看看”是违法的行为,那边的网上就马上出来了“代看望老人”的服务。尽管在这个时候出现,就有点错误导向的味道,好像在故意打法律的擦边球,化解法律的威力,但这样的服务也无可厚非。姑且不提这些,单说代为看望老人,虽然刚开始能给老人惊喜,看看孩子还记着老人,但暂时的欣喜过后,要知道代人去看只能是看看老人的情况,这种变味的看望,绝对解不了老人对亲人亲情的渴望,绝对代替不了儿女的看望。可以偶尔用,但不宜长期用。因为变味的看望不是真的看望,不是老人真正需要的看望。能那样的话,还不如直接寄钱呢。曲解了老人的心意的做法,迟早是不受老人欢迎的,也注定没有市场的。在另一个侧面提醒法律工作者,应该关注这些变味的看望。给出明确的法律意义上的界定。让制度更加完善,不要让变味的看望钻了法律的孔,无法实现老人的愿望,无法达到法律的目的。
石家庄百纳利安驾校 孙建国 父母需要的是子女看望
代为看望老人的服务是商家趁势推出的一种服务,如果您想给老人提供这样的服务的话,一定要想到后果。从你个人角度来想想:如果自己老了,想儿女了,结果盼来的是一张陌生人的脸,你会有何种感受?你不老,但你肯定有儿女,你已经养儿女了,你应该知道父母之恩,你已经为人父母,更应该知道父母的心,就是现在不老的你,别的孩子的探望,能代替你儿女的探望吗?天同此理,人同此心。父母需要的是儿女,而不是陌生人。父母需要的是亲情,而不是舶来品。孝道不是这样尽的,趁着老人还在,就是时间再忙,也可以多打电话、微信,多用网络视频来联系一下,让父母能看到生龙活虎的你和孩子,这也比让人代看望要好多了。如果老人身体健康允许的话,还可以让父母来自己这里住,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石家庄百纳利安驾校 孙建国 无可替代的精神享受
老人的物质上,谁送来也是送,谁给也是给。但人到老年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了,更需要的是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入法的目的也就是要让孩子多给老人一些精神赡养,多和老人在一起,多些天伦之乐的。尽孝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精神赡养也绝不是非子女的人能够代替的。这两项都不是代为看望老人的服务能提供的。现代社会,什么都可以假,什么都可以替代,唯有亲情,尽孝无法替代,无可替代。
石家庄百纳利安驾校 孙建国 企业应该顺时推广探亲假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刚出台“常回家看看”的条款还没有多长时间,网上应时而推出了“代为回家看望”的服务,姑且不论这样的服务有多少可行性和价值意义在何处,但其行动之快超乎人的想象,值得提倡。而我现在想的是企业能不能根据国家法律的情况,与国家法律接轨,及时调整自己的休假制度,调整自身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企业,应该给员工创造良好的探亲环境,多给老人心灵慰藉,多给老人精神赡养。
石家庄百纳利安驾校孙建国 不要让“金钱”蒙住了情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7月1日正式施行后,多个网店瞄准“不常回家看看成为违法行为”的商机,陆续推出“代看望老人”有偿系列服务,诱惑顾客用“金钱”来购买亲情。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父母需要自己的儿女回到他们的身边,温存相聚一起的亲情。作为遥远异地、国外忙碌的儿女,由于种种不言而喻的工作环境,有时可能飞不回父母的身边,于是不断采取发条短信或陪父母视频聊天等方式,以近子女的孝心。“忠孝不能两全”。父母也会谅解儿女的难处。如果用“金钱”来代替孝心,表面上是一种物质义务,可父母的内心很难得到亲情的融合,蒙上了一层“钱情”的面纱,产生一种别扭的感觉。“金钱不是万能的!”应该敲响世人“亲情”的神经。(张继涛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唐口煤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