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补课”PK“不补课”,谁是赢家?
随着暑假的到来,补课又成了学生和家长关心的事。昨天,一名自称武汉中学的同学向本报新闻热线反映,前两天他们学校搞补课,同学们向市长热线投诉,“补课”被停止了,没想到今天家长都跑到学校门口要求补课。(人民网7月7日)这是戏剧性的一幕,学生投诉学校“补课”,家长投诉学校“不补课”。给教育局带来了很大的尴尬,怎样才能当好这个“裁判”呢?
对于许多初中和高中学生来说,暑假很让他们纠结,一方面,他们盼望暑假的到来,可以在假期里尽情玩耍、放松,做自己想做的事;另一方面,他们内心总是充满着担忧,担心又将花去大半的时间去补课。如果别人都补课,就自己不去,心里就会有更多的恐慌,怕落于人后。在学校做出“补课”这一决定后,他们选择向市长投诉,让所有的学生都不补课,这样他们都可以彻彻底底地享受暑假,又不用担心谁补课超越了谁。
家长则强烈要求补课,“知识改变命运”、“落后就要挨打”等思想在众多家长心里根深蒂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得他们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成绩上。孩子成绩好,家长内心就得到最大满足,在亲朋好友面前也似乎高人一等。相比成绩差的家长,他们更有发言权,更引以为豪、引以为傲。因此,很多家长片面的把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指标,成绩好的学生似乎就前途无量。
学校对于补不补课也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升学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关键因素压得学校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对补课都各有怨言,不希望把属于自己休息的时间花在补课上。
“补课”和“不补课”的PK,实则是学生和家长不同需求的较量,更是社会畸形发展导致的后果。家长应该转变观念,其实“条条大道通罗马”、“行行出状元”,何必千军万马都要去挤独木桥呢?弄得头破血流、几败俱伤。学校不应该只注重成绩,更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树立良好的品德尤为重要。教师要因人而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选择出不同的教育方法。
对于学生的成长,社会面临着无比艰巨的任务。首先,要加强舆论引导,要让社会每一个人都改变观念,把“读书不是唯一出路”深入人心。其次,大力发展技术教育,让学生不是在这样的学校中混日子,而是真正学到技术,能有一技之长,能为跨入社会奠定深厚基础。第三,就业压力严峻是目前社会的基本特点,政府应该多方面采取措施,增加就业岗位,支持青年创业。
通过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靠“补课”来适应社会和增加就业机会这种现状。
来源:东北新闻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