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征
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征程郑岩
【事件】“百问不倒”倒下又重生
10月12日,中石化山东下属企业某基层队今年40多岁的老班长、工人技师尹启胜因技术比武获得第三名,并创造两项创新成果,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而被授予“学习型先进个人”称号,他所在的班组被命名为“学习型班组”。说起原委还要追溯到三年前的事情。
早在三年前,人称“百问不倒”的工人技师尹启胜连续两年获得了技术比武状元,成为“红得发紫”的大明星,多次在各种会议上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然而,他不自觉有点飘飘然起来,自恃底子厚吃起了老本,开始躺在“成绩簿”上睡大觉,技术培训课有时不参加,有时迟到早退。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他还端着架子不肯向同伴们学习。这时的“百问不倒”实际上已徒有虚名,也再没有一项创新成果问世。在前年的技术比武中,他名落孙山,命运似乎给了他一记闷棍。
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有人向他提起参加比武的结果时,他认为自己运气不好,准备不充分,埋怨出题偏了,有些题会做不小心做错了等理由进行搪塞,而自己也仍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出乎他自己意料的是,在去年的技术比武中,他再次名落孙山,名次甚至掉到了中游以下。这次,他的脸再也挂不住了,在技术比武颁奖仪式上,他当众就掉下了泪。
他回去以后嚎淘大哭一场,然后就开始了深刻的反省:过去摘金夺银的镜头犹如过眼烟云,回想这几年来,他放松了对知识的渴求。现在知识更新这么快,设备技术更新加快,而且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靠吃老本再也没有出路了!只有重新拾起书本,向实践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才能追赶时代潮流,才不至于掉队落伍。企业领导也适时地启发他,要他放下“百问不倒”和“技术状元”的包袱轻装上阵,真正成为“学习型个人”。
从那以后,他象变了个人似的,彻底放下了身段,一切从零开始,还“不耻下问”向同伴们学习,特别是对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编程等弱项进行了“恶补”。他利用自己动手能力强的特长,学以致用,创造了两项技术革新成果。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在今年的技术比武中重回“三甲”,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也为自己“百问不倒”正了名。在他的带动下,班组学习氛围明显变浓了,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可喜局面。
“虽然我不再有状元的光环,但我可以重新站起来,因为找到了问题的根子,认识到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吃老本是没有出路的。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人们常说,人到四十不学艺,而对我来说,学艺才刚刚开始,我已学会制作多媒体发布创新成果了。我算整明白了:一天不学习自己知道,三天不学习就要落后掉队了!”他开心地笑了,而话里分明含着大彻大悟的思考。
【笔者评说】选择学习就是选择未来(知识决定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工人技师尹启胜由于放松了学习,悠然吃老本时,不经意间“百问不倒”的美名轰然倒下了。幸亏他在吃够了苦头后幡然醒悟过来,并深刻感悟到学习是人生中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征,当他重振旗鼓,再次拉紧学习的纤绳,再尝学习带来的甜果时,这时发出开心的笑容才是真正甜美的。
当今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现代企业和个人竞争中,持久的竞争力优势将突出表现为是否有能力比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学习力是人的其他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源泉,职工有学习力,才能有强悍的战斗力、持续的竞争力。因为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个体的基本行为和基本生活方式。
然而,如果我们四下里看看,一些职工有时间去游山玩水、有时间打麻将扑克、有时间吃吃请请应酬,却没有时间学习。一些职工上一次歌厅花上几十几百元不在乎,居室装修豪华,家电齐全,却四壁无书。而这种情况是完全与时代要求相背离的。
现在企业的设备换代很快,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化的装备要靠人去操作和使用,因此不会学习,没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就无法驾驭现代化的设备,提升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据专家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以后40年工作之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至5~22岁;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则要求把12年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教育。因此,每个人一辈子的工作生涯中,都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人人都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创新学习,方能适应新的时代。
学无止境,适应的学习永远是动态的。现代人才学上的“蓄电池理论”,说的是一块高能电池的蓄电量是有限的,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电池,不断地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够不间断地和可持续地获取和释放能量。过去那种一次性充电即可受用终生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未来的文盲将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和持续学习的人”。所以,只有创新学习、持续学习才能不间断地更新自己,才能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
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知识已不再是十几年、几十年的“一贯制”,“保鲜期”越来越短。据有关统计,知识倍增周期19世纪为10年,20世纪60年代为8年,70年代为6年,90年代为1年。所以欲与时俱进,迎接挑战,就必须适应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更新知识,并善于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创新的实践中去。
笔者认为,对于个人的成长,学习就象纤夫手里的一根纤索,需要时时拉紧,丝毫懈怠不得,那样才会在生命延续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就职工而言,今天不具备学习能力,如果习惯地把过时的知识停滞在昨天、停滞在被实践证明已经落后的知识上,那么就要无情地被这个时代所彻底淘汰。当今企业已把提高职工的不断学习能力,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最重要的也是惟一永不改变的法则是要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如果你渴望成功,那你就选择学习吧,就从现在开始,持续学习、让学习提速。因为,选择学习,就是选择未来。舍此,我们别无选择。
图1:职工现场交流设备管理经验;图2:“技术状元”和“技术标兵”正在进行技术交流 学习顾老板的好稿! 张老师多提建议 学习! 【笔者评说】的内容繁杂了写,精炼下为好! 学习成就未来,好!
支持顾老师! 写得好。学习了。但个人建议,是否把“从那以后”那段的学习之变再写细一些,即后来如何学习的,这样可能对文章更丰富一些。 谢谢各位老师的建议!! 引用第7楼ouyang于2008-10-15 21:51发表的:
写得好。学习了。但个人建议,是否把“从那以后”那段的学习之变再写细一些,即后来如何学习的,这样可能对文章更丰富一些。
稍加补充,谢谢你的建议 持续学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