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豆豆 发表于 2013-8-5 17:01:14

班组“联姻”,让青工速成“创新栋梁”

班组“联姻”,让青工速成“创新栋梁”
      单旭泽
      8月5日,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双河油矿采油七队9号站的青工贾玉拓匆匆来到技术创新工作室。原来,技术创新工作室今日要分享采油高级技师邓丽霞的创新成果:“采油班组地质资料计算、统计简捷操作法”。
      “我这个先进操作方法,主要是在‘学习型班组’和‘创新工作室’联姻后的结晶。”邓丽霞坦言道。
      2008年,厂工会大力倡导学习型班组,一时间,“学习型班组”在百里油区遍地开花。而整个油矿除了维修班有技术创新工作室以外,38个采油班站几乎没有一个专门为创新工作而设立的组织。
      2011年底,看到工人日报中“班组天地”连续8期对班组创新工作室的报道,激起了很多班组青工创新的欲望和动力,他们把这个愿望写进合理化建议中,并在厂职代会中被采纳。在2012年初,双河油矿工会经过调研,考虑到基层采油班组人数偏少,有的才3-5名职工,在每个班组成立创新工作室不太现实,也不利于创新经费的整合,于是在全矿评比出了22个学习型班组,让他们与维修班里的“技术创新室”进行联姻,不但将学习效果进行了检验,也为    “技术创新室”充实了一大批有技术实力的青年创新人才。
      让采油班组与创新工作室进行“联姻”,首先受到了采油职工的欢迎。联姻后,创新工作室里的创新主攻方向由维修转向了采油的全方位创新,防盗锁、新式阀座拆卸工具、冲击撬杠……一项项创新发明,让采油工作变得轻松、省力而高效。
      同时,创新工作室还把对采油青工培训学习和传帮带作为提升创新后继力的有交法宝。今年7月24日,被评为“学习型员工”的采油五队青工王海波再次摘取了油矿技能比武“状元”,他和油矿326名青工一起,成了“技术创新工作室”中技师们身边的“小尾巴”,也开始琢磨起技术创新来,在技师韩永平的指导下,共同研制了“变速箱自动加油器”,省时省力、快捷方便,一时间在全矿引起了轰动。
      “经过‘联姻’,我们创新工作室来了一大批愿意学、肯钻研、爱琢磨的创新好苗子,使我们由21名平均年龄都在37.5岁的创新队伍,一下子壮大到了三百多人,平均年龄降为27岁,队伍年轻了,创新潜力增强了,成果更多了。”谈起这两年来的变化,创新工作室的元老韩永平脸上笑成了一朵菊花。这一群8090后的青工们在创新的舞台上敢想敢干,解决难题有创意,有思路,在创新的天地里施展着拳脚和智慧。他们由单兵作战,变为强强联合后,青工们的专业学习、技术创新突飞猛进。
      今年年初,创新工作室按照青工所在的岗位工种,将326名青工细分成采油、地质、电气焊、泵修等5个技术攻关小组,把分散在小组成员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整合成小组共同的创新火花。在联姻过程中,采油班组和维修班组之间有互助、有交流。大家在现场动脑筋、想对策,敢于创新,一项项成果、革新、先进操作法,每天都在创新工作室新鲜出炉。高级技师李宪雷帮助青工刘振涛对“9号注聚站增压泵改进”,创效6.55万元。青工贾玉拓在技师陈婷的指导下,成功对“油液沉降过滤流程的改造”课题进行攻关,在10个计量间推广使用,节约成本8.2万元。这两个项目均荣获厂级科技创新一等奖。
      自采油班组和维修班组“联姻”以来,共产生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成果共48项,创经济效益740余万元。青工们都说,“联姻”让采油班组少了疑难杂症,让“创新工作室”多了一批年轻的“能工巧匠”,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hnytzzk 发表于 2013-8-5 18:19:44

技术“联姻”,收效大增

张而不扬 发表于 2013-8-5 20:40:21

语言流畅,内容丰富。特别是这段“ 2011年底,看到工人日报中“班组天地”连续8期对班组创新工作室的报道,激起了很多班组青工创新的欲望和动力,他们把这个愿望写进合理化建议中,并在厂职代会中被采纳。”很有份量哈。

漠风 发表于 2013-8-6 08:12:42

学习。

hnytwb 发表于 2013-8-6 11:21:32

技术“联姻”,字眼好!学习了!

宋洋 发表于 2013-8-6 14:46:36

学习了、。

鸿雁 发表于 2013-8-6 15:36:31

不错哈豆豆老师,加油

玉友 发表于 2013-8-6 16:41:56

豆豆不是小豆豆,是超产豆!

李鲁山 发表于 2013-8-6 22:02:01

真好,思路清晰,信息丰富,人物鲜活,新闻味道相当浓!

初卫平 发表于 2013-8-7 06:54:58

不错的一篇稿子,继续加油,定成大器,还要精简下,个见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班组“联姻”,让青工速成“创新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