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贵 发表于 2013-8-7 15:18:04

【跟帖:1144期】班组创新工作室:路在何方?

  数年过去了,我们做到了借鉴,却没有很好地学习;我们做到了改造,却没有很好地创新;我们做到了创新,却没有很好地推广。如今,在诡弱多变的市场面前,我们的路在何方……
  【跟帖:1144期】班组创新工作室:路在何方?
  金银贵
  一块重约70斤,售价高达8889元的采煤机导向铁滑靴,居然在短短的三天时间,竟然“短命”成了一块废铁。8月6日,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采煤二队,机电副队长白朝海在与笔者谈到今年3月份发生的这件事儿时,依然感到忿忿不平。
  “队上还有很多坏了的导向铁滑靴,都是当废铁堆起的。”白朝海说。
  笔者告诉他,公司有个矿利用一块小钢板,就让废旧滑靴“起死回生”了。“我们怎么不晓得有这么好的方法啊。”他吃惊地问道。
  而同样,负责全矿巷道维护的掘进六队,其班组创新工作室创新发明的《改进支柱高度,提高生产效率》则“藏在深宫无人知”。该发明选用6寸铁管加工成长度为1000mm的加长筒,铁管的一端用铁板封住,然后在铁管上均匀钻5对对称孔,并用30mm的圆钢加工销子,长度300mm。支护时,根据所需高度将销子插入相应的孔内,然后将支柱放在铁筒内的销子上,最高可达4.3米。
  陈勇军告诉笔者,“采取改进后的支柱进行支护,同等条件下,全队每月至少多维护巷道20米。”
  “有其他单位的人来学过吗?”笔者问道。
  “没得!”陈勇军回答得干脆,笔者却听起来心碎。
  这一连串的“成果空心化”,让人惊诧不已。
  在掘进二队,正在值班的队长周荣忠正在核算7月份的工资,在谈到队上使用的由掘进四队发明的防突电钻助推器时,他直呼“伤不起”。他说,5月份,他们就损坏了一台电煤钻,赔偿加上罚款,直接损失为4500元。
  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难道是发明的防突电钻助推器有问题?
  “我们队里使用就一直没出现过这类问题。”发明该推进器的掘进四队班组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李明勇告诉笔者,很多单位将这个发明借鉴去后,根本就没派人来学过,自己“依样画葫芦”加工就完事大吉了,不出问题才怪。同时,他也承认,如果将这设备交给矿上的安修队进行统一加工,靠他们的专业技术人才,推进器将更加趋于完美。
  “班组发明的成果,藏起或单位独享的现象比比皆是,缺乏推广。”该矿企管科负责人赵福乾告诉笔者,有些班组创新工作室人员认为,自己的创新只是个小东西,羞于表露。有的则认为,自己辛苦发明出来的东西,一下子就被人拿走了,心有不甘。单位内尚且存在这样的思想,矿与矿之间的创新成果共享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不仅加大了彼此间的创新成本,更阻碍了创新成果推广与利用。
  理性思考,班组创新工作室创新发明的东西也许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但经过彼此间的使用和交流,能使发明成果更趋于完美。“合作——学习——多赢”,打破本地创新主体间的联系阻隔,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才是时下班组创新工作室的科学发展观。重庆能源集团松藻公司曾提出,科技工作要克服“重试验、轻总结,重投入、轻管理,重研发、轻共享”现象,把科研课题与企业难点、重点、关键相结合,及时总结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及时推广共享,解决矿井安全生产难题。
  

鸿雁 发表于 2013-8-7 15:47:38

认真学习金老师文章

hnytzzk 发表于 2013-8-7 16:24:49

好好学习金老师文章

初卫平 发表于 2013-8-7 17:25:50

好大气的文章

金银贵 发表于 2013-8-7 17:32:22

谢谢各位老师的鼓励,望指出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我好及时修改!

李鲁山 发表于 2013-8-7 18:33:01

学习金老师的大作,确实,挖出来的新闻,是有份量的!

马兵 发表于 2013-8-7 19:01:50

金老师的大作确实需要永远学习和借鉴的!

宋洋 发表于 2013-8-7 20:54:57

金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细心拜读大作。

cmfrjtly 发表于 2013-8-9 10:14:32

非常好! 我是前来支持和鼓励和学习的!

祝您更上一层楼!!

期待见报!

我的中国梦 发表于 2013-8-10 00:01:03

祝贺见报!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跟帖:1144期】班组创新工作室: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