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穆英 发表于 2013-8-7 22:47:27

个人到集体,创新花儿朵朵开

    8月7日下午,在汉中车务段信息技术科班组创新工作室,笔者终于逮住了刚刚结束安全包保的室主任董治国。“要不是今天调试研发的班组建设系统,我们室难得有这么齐,下站包保、巡视、维护设备......许多研发项目都是从零碎时间里‘挤’出来的。”

    汉中车务段管辖564公里上的61个车站,每天有近900台电脑繁忙运行,涉及客、货、行车、调车、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实时监控等35个工作系统、60多个工种。仅有12人的信息技术科,不仅肩负维护、管理软硬件同步良好运转的重任,而且担负着一线各岗位职工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    

    2009年7月,董治国挑头,带领工程师孟俊杰等人成立创新工作室。当时,仅有3人是计算机专业,其他均为个人爱好特长来到这个团队。给别人一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成员们达成了“互助自学、沟通共享、集体提升”的共识。

    技术帮带:由计算机专业院校毕业的人员,帮带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共同钻研新技术。不论是谁,每处理完一次故障,就把处理步骤、解决方案、结果、感受写成电子文件,在班组内发布交流,做到技术经验和故障处置流程共享。为消除跨系统技术壁垒,安装每一套信息系统,班组成员共同参加,共同研究,选出最佳实施方案。

    班组讲堂:每周由一名成员设计授课提纲,通过网络会议和视频监控,讲解自己最近学习的内容、分管工作进展、项目革新情况、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等。

    互动探讨:开辟了网络“信息技术讨论专区”、远程“救援”操作通道, 在快速解决一线干部职工计算机应用故障问题的同时,带动全段学习计算机知识。

    轮流主创:选定课题后,由相应对口的工作负责人担当“主创”提出攻关策略,其他人员做好支持配合,让每个人都能施展“拳脚”。  

    根据全段交通不便、点多线长、管理力量分散、结合部“盲区”较多等问题。擅长网络建设的董治国决定利用局域网自主筹建运输安全指挥中心。于是,大家分解课题、合力攻关,最终形成了集视频会议系统、现场监控系统、信息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为一体的指挥中心管理模式。接着,创新团队乘胜追击,相继研发了网络短信平台、指挥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调度命令签收系统、远程视频监控软件等。

    这些举措,有效调动个人的创新激情。 董治国对笔者介绍,车务系统安全压力大、研发信息技术课题的时间紧,但创新工作室都“挺”过来了。2011年以来,工作室研发项目10个,技改革新7项。2012年研发项目达到了16个,革新改造工作系统9个,自主研发的车务自管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填补了铁路局的科研空白。

    今年年初,针对阳安、宝成线路外安全综合治理任务繁重,全靠班组职工加班巡视的现状。创新工作室以助理工程师刘国涛的“无线呼叫器”为课题,研发了路外安全防护装置。按下启动按钮,一公里外的远程设备开始循环语音提示,有效解决了闲杂人员上道、耕牛侵线等问题。该技术投用后,降低了一线班组劳动强度,获得职工广泛好评。

    吕铁只是一名普通电工,2011年加入创新工作室。在大家的带动下,他主动钻研计算机信息技术,承担了以往外包的计算机硬件维修任务,装机、检测电阻电容、电子元件更换等“手到擒来”,仅修旧利废一项,每年可节省成本3万余元。

   “班组创新很难,但贴合一线岗位应用去做一些革新、研发,也能提升自我价值、团队价值。”董治国告诉笔者,尽管工作辛苦,可陆续有电脑爱好者进入这个团队,现在创新工作室已有12名固定成员。在攻关的过程中,4名非计算机专业成员通过自学、资质评聘,获得了网络工程师资格;5名职工分别晋级为助理工程师、技术员;这个山窝子里的创新团队走在了全局前列,连续获得2011年、2012年西安铁路局信息技术先进集体。

汉中穆英 发表于 2013-8-7 22:50:45

不好意思,还没有仔细修改,先发上来吧,眼看时间不足了。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3-8-8 08:28:06

前来学习!

汉中穆英 发表于 2013-8-8 12:12:49

谢谢李老师关注。此稿还在修改中,请持续关注呀

汉中穆英 发表于 2013-8-8 17:41:56

修改了,也不知妥当否,请老师继续拍砖啊

李鲁山 发表于 2013-8-9 10:03:48

感觉中间部分四方面的内容,应该换一个说话,这样,太像是工作总结了。

cmfrjtly 发表于 2013-8-9 10:06:18

很好! 我是前来支持和鼓励的!、

祝您更上一层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个人到集体,创新花儿朵朵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