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创新:市场化打造双赢“好局”
班组职工的“幸福梦”,每一个都与企业息息相关。企业是人,人也是企业,企业如何助力班组职工“圆梦”?班组职工又如何给企业带来更多利益?山东能源新矿集团赵官能源公司,尝试将企业与职工的切身利益以市场化手段“嫁接”在一起。班组创新:市场化打造双赢“好局”
李鲁山
这里是班组,但九成以上都有经营指标,这里是市场,却没有交易的热闹喧嚣。这家名为山东能源新矿集团赵官能源公司的煤矿,在高瓦斯、薄煤层的困难条件下,主动求变,以班组创新为公共课题,班组作战、个人打拼,4年来,诞生了上千项创新成果。在“知识变财富”的过程中,企业通过模拟市场化运作,让矿井和班组职工,都成为真正的受益方。
“因祸得福”,一脚踏进了市场
孙通是赵官能源通防专业副总工程师,2007年带着瓦斯治理研发团队进行创新时,成员在6人左右,其实就是一个班组。当时投资超过8亿元的在建矿井,瓦斯严重超标,检测仪器频频报警,根本无法生产。令他想不到的是,历经磨难的20多项瓦斯治理创新技术,都成为创新市场化的发轫之作——这些成果不仅降服了瓦斯灾害,也保证了矿井正常开采和安全,并以这些成果为原点,开创了以瓦斯治理技术换取市场财富的先河。
“瓦斯治理走的是技术创新线路,怎么跟市场化搭在了一块儿?”8月26日上午,笔者在赵官能源见到孙通,向他提出了这一问题。
“就在这两年,矿上的瓦斯治理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产业,包括瓦斯发电站和瓦斯实验室等班组,都掌握了全国甚至是亚洲领先的瓦斯治理利用核心技术,纷纷走向市场,因为有技术上的自信,我们逐步与市场经营对接上!”孙通对笔者说。
离孙通办公室不到400米,是赵官能源瓦斯发电站,这是矿区一个利用瓦斯发电并最早尝到市场甜头的创新班组。说到创新市场化,负责人辛义说,当初发电站以超低浓度瓦斯发电创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成功变废为宝。如今电站每天发电1万千瓦时,3年半累计卖到国家电网的总电量超过1100万千瓦时,如果不是创新成果撑腰,恐怕现在还守着金碗要饭吃呢!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赵官能源是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有多个产业,都是“因祸得福”的类型。如矿井煤矸石的深度开发利用,过去都是将矸石堆放在矿区,巨大的矸石山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通过班组创新研究,攻克了矸石烧结成砖的多项难题,生产出广受市场欢迎的新型砖。这个班组,通过市场化推介,成功走向市场,以创新技术成果,为贵州、安徽、山东等5家建材企业实施技术托管,年赚取市场利润40万元以上。
按市场规矩出牌,班组不愁全面创新
在矿区采访过程中,笔者得知赵官能源从今年开始,实施全面市场化管理,从矿级、副矿级、区队、班组到职工个人,分为5个级别的核算单位,每一级都是经营者,掌握一定财权,下一级对上一级的开支负责,上一级对下一级进行成本考核,每一级节余了钱,就意味着赚到了,但如果超支,就得自掏腰包。
这种高度商业化的管理模式,让赵官能源的86个班组,全部置换身份,变身“老板”,每个班组都是经营者,每个成员都要精打细算。这种大的气候,让班组创新成果超越过去的“自生自灭”阶段,成为大号“香饽饽”——不仅为眼下节支降耗发挥作用,多省多赚,也看谁掌握的创新成果多,谁就能在企业瘦身中不被淘汰,这种双重功能,让班组创新走向了更为彻底的市场化线路。
“到了班组这一级,就真正感受到市场化的无情和威力,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运搬工区班组创新工作室的班长卜庆配,对笔者说出了心里话。原来,今年有的班组创新成果多,如李忠的“青春有梦”创新工作室等,他们在市场化考验中,创新成果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新成果节支效果好,一年可为矿上节约几十万元资金,按市场化方式结算,班组成员每人每年会增加过万元的收入;有的班组,虽缺少有份量的创新成果,但他们注重废料堆里“淘金”,每月都有几百元的额外收入,这也是一种市场化行为。
“班组创新工作室对互惠这件事,人人都门儿清!矿上每年开一次科技创新大会,对班组的创新成果‘以质论价’——贡献大的,奖励就多,如果说我们在班组得到的实惠,是矿上第一次奖励的话,这回就是第二次奖励。双赢是个‘好局’,对企业对职工都有利,班组创新打市场也没必要遮遮掩掩!”卜庆配笑着对笔者说。
采访中,笔者还注意到,有的班组眼巴巴看着别人出成果拿资金,自己却当起了观众,这些“边缘化”的班组,成员往往是“老弱病残”,以小范围的修修补补为主。“对于不适合创新市场化的班组,我们不搞一刀切,这也是按市场规则出牌。他们的第一要务是安全,是自食其力!”赵官能源工会副主席马玉森,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行业报绝对是头条 李老师真快啊 感谢马老师的鼓励,你总是第一个来关注我的人,谢谢!!! 感谢宋洋老师,今天上午采访,下午写作,晚上修改,呵呵,不知质量如何?请多提意见! 李老师出手真快,佩服!提点建议,个人感觉此文章有剑走边锋的感觉,个别标点符号还需斟酌一下。比如:“令他想不到的,是历经磨难”。个见哈! 谢谢张老师的关注,其实,这是我们矿几年来一直在做的事,将班组创新与市场化结合起来,可能是与其他地方的企业班组创新方式不一样吧,显得另类了些,呵呵! 学习李老师文采,厉害 感谢饶老师的关注,希望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深度稿件,是一片值得思考的好文章!也是班组创新工作室发展所要思考的问题,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