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良敏:从农民到技术员——杨良敏口述 黄文英整理
从一线“下蛮力”的采煤工到二线通风队“三测”员,直至今天的通风技术员,他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班组员工学习的变迁杨良敏:从农民到技术员
杨良敏口述黄文英整理
1986年,我从偏远的农村来到如今的重庆能源集团逢春煤矿,在该矿采煤631队当了一名采煤工。22年后,我从最初的采煤工通过不断学习进步,成为今天的通风技术员。细看我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每个时代我们工人不同的学习特色。
80年代忙自考,啃书本,练背功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随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渐渐兴盛,曾经读过高中的我和班组的5位工友一起,满怀豪情地踏上了自考之路。我们自己买书,利用下班后的空余时间,一起看书、背书,一起讨论。当时学习的方法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先看,然后在书本上勾重点,或者用笔记本抄写,如此反复,直到能够背诵。我清楚地记得《现代汉语》这科最难,内容多,不易记,翻开书觉得什么都明白,考试时觉得什么都茫然,我连续考了3年才通过。虽然我花4年时间顺利考完10门课程,获得专科毕业证书,但我得到的最深感受是:谁背书的功夫好,谁就考得好。
90年代学电脑,记字根,敲键盘
1995年初,我有了让工友羡慕的文凭,被调到通风队做“三测工”,就是测量矿井的风量、瓦斯抽放流量、粉尘浓度的工种,那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美差”。这项工作要做很多报表,开始都是手工抄写。后来,我矿井下安装了瓦斯自动监测系统后,我们按公司的要求要做电子报表,于是我开始接触电脑。不会啊,怎么办?于是,我买了好几本电脑操作的书来学习,学系统、学电子表格、学打字和编辑。按照书中的指点记字根、记键盘位置,一星期后才开始上机。第一回在电脑上打字,键盘不熟悉,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找,加上拆字有误,好半天都打不出一个字来,就这样边翻书边打字,一个300字左右的短文,我用了将近一个小时。后来,我一有机会就上机练习,半个月后基本掌握了电脑的使用,扫除了“电脑盲”。
如今网上查资料,学技术
2003年春节时我终于买了电脑,接上了宽带,在浩瀚的网络世界里,我尽情地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用它学习新技术,解决工作难题。2005年底,我被矿破格聘为通风技术员,利用网络学习更是我的必需。以前翻遍书本、文件都找不到的资料,现在两分钟就搞定。今年6月,淮南矿业集团治理瓦斯采用的先进“Y”型通风方式推广到我们公司后,我在电脑上一搜索,几百条相关信息就出来了,用很短的时间,我就将这种新技术的方方面面学习了一遍。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不知要翻多少书才能办到。
Re:杨良敏:从农民到技术员——杨良敏口述 黄文英整理
恭喜Re:杨良敏:从农民到技术员——杨良敏口述 黄文英整理
恭喜黄老师!!!Re:杨良敏:从农民到技术员——杨良敏口述 黄文英整理
恭喜! 祝贺Re:杨良敏:从农民到技术员——杨良敏口述 黄文英整理
学习了,受益匪浅。Re:杨良敏:从农民到技术员——杨良敏口述 黄文英整理
哈哈,恭喜恭喜!!Re:杨良敏:从农民到技术员——杨良敏口述 黄文英整理
祝贺祝贺!Re:杨良敏:从农民到技术员——杨良敏口述 黄文英整理
恭喜恭喜!Re:杨良敏:从农民到技术员——杨良敏口述 黄文英整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