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8期)适度把关“不放羊”当参谋不做“保姆”
有不少企业、班组对创新工作室有“抱怨”和“质疑”。企业重视班组创新工作,呵护有加,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为啥迟迟不见成果呢?创新人员也是一头雾水,起早摸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就是不出成果!质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是搞创新的材料!班组创新工作室:适度把关“不放羊”当参谋不做“保姆”
说到班组创新工作室,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的2个工作室只能算是“小字辈”,一个三岁零一个月,另一个才2岁半。他们却收获了128项创新成果,其中19项分别获得国家专利、省市的创新奖项。他们的创新成果不仅让自己单位受益,而且还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电建企业的同行们。他们说,有了成果就应该大家一起分享。
他们有啥秘诀吗?9月2日下午,笔者走进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进行采访。
【关键词】把关选项
指导创新项目的选择,选准“角度”,快速有力
厂长沈跃新说,刚成立工作室时,大伙积极性高,信心十足。可是一个月后,就有人打退堂鼓了,每天到工作室打个照面就走开了。什么原因呢?是经费不足?还是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创新?找他们谈心才知道,是创新没有进展,就像迷路一样,走了一段路,发觉还是在原地踏步,大伙看不到“希望”,越干越没劲。是技能达不到?工作室的成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技术骨干,技术等级都是清一色的技师,文化程度也都在大专以上,实践、理论都过硬。
经过排查,终于发现根源在创新的课题上。他们想来个大丰收,开门红,确定《吊车加装涡轮增压器》为第一个创新项目。多年前国内外的吊车生产厂家就开始研究和尝试加装涡轮增压器,因发动机扭矩、材料匹配等原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至今仍在研究之中。
签于这种情况,工作室在厂部的指导下,更换了创新项目。新项目,每天都有新进展,增添了大伙的信心。大家趁胜追击,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创新项目。打这以后,厂部在创新项目的选项时,给予指导、把关,选准“角度”,快速有力,创新捷报不断。
【关键词】参谋、引导
为其解难题,出谋划策,不当保姆,磨意志,长本事
“创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或难题,怎么去帮助?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总工王朱勤介绍他的做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遇到难题,不能做保姆,大包大揽,一竿子插到底,而是要先鼓劲,增添战胜困难的信心。与此同时,还要告诫他们沉着冷静,和他们一道去分析,找原因,查根源。针对原因,引导他们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如果是技能上的原因,就要及时补上这一课,这是学习补课的最佳时机,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不能为了追求创新的“速度”,嫌补课学习太慢,没有自己操刀来得快,保姆式的去替代他们解决难题,是“消极被动”的表现。为其解难题,出谋划策,让他们在解难题中,磨练意志,学知识,长本事,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良性循环。(夏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