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局:精益化管理助班组减负
红河局:精益化管理助班组减负本网讯 9月2日上午10时30分,220千伏南湖变集控机房呈现出一派十分忙碌的景象。此时此刻,红河供电局变电管理所自动化与运行专业人员正在对该变电站的信号进行分级处理,并将各站遥测遥信表由运行人员确认后逐站导入数据库。这是该局开展班组精益化管理的一个缩影。
技术创新满足“人机工效”
随着红河电网的快速发展,红河供电局所管辖范围内变电站逐渐增多,生产运营模式趋于集中化,直管变电站全部集中控制在蒙自、云龙及开远三大监控中心,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人机工效管理要素规定,对运行人员进行“人机工效”调查与评估,结果显示集控监控系统不符合“对话界面”和“环境条件”要求。
如何在调度系统的调控一体化监控模式进行技术创新?针对问题的现状,从今年3月1日开始,红河供电局变电管理所自动化班课题组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工,潜心对网络技术实现变电站集中监控模式进行大胆的实践与探索。由电子信息工程专家许俊负责编制项目方案,蔡伟负责交换机互联技术的研究和资料收集,肖宗勋负责联系咨询公司进行人机工效知识咨询,确定人机工效优化范围及要达到的效果,联系各技术厂家落实优化技术的可实现性。
进入项目实施阶段之后,课题组按照施工计划,将现有开远、云龙、西湖、个旧集控系统远程延伸至南湖监控中心,完整实现各系统对受控站的“四遥”功能,并进行“人机工效”优化,使运行人员能高效监控各受控站。
可减少70%报警信息量
为更好地实现“人机工效”优化,课题组决定由自动化与运行专业人员共同讨论方案,统一信号分级标准。并对所变电站信号进行分级处理,同时对比子站数据库,统计出需要增加、删减或替换信号,待变电站巡检时修改,数据分级完成后,将各站遥测遥信表由运行人员确认后逐站导入数据库。
据抽样统计资料表明,红河供电局开远集控监控系统报警信息量为1058条,通过对报警信息的分层分级显示优化后,在监控机上可减少约70%的报警信息量。当有报警信息时,运行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断路器变位信号和保护动作信号,并及时向管辖调度报告,有效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监控人员由50人减小到20人
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果,在通信复用接口模式下实现了 各个集控系统的接入,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各集控系统的整合,减少监控人员,实现减员增效,为今后开展的调度系统的调控一体化监控模式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对大集控监控模式的建立实现了“人机功效”的优化。
据红河供电局副总工程师、变电管理所主任时雨介绍:监控机报警信息类别分明、数量减少,可使现有的3个集控站运行监控人员由50人减小到20人,并在不改变工作时长的情况下,可以同时监视更多的子站信息,并通过对声音及监控图形界面的优化,最终达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人机工效管理要素关于“对话界面”和“环境条件”要求规定。(张建强)
页:
[1]